- +1
澎湃評論|對黃旭華最好的紀念,就是傳承他的精神

2月10日,人們在武昌殯儀館大廳外排隊等待送別黃旭華院士。新華社 圖
今天上午10時,“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北武漢舉行。
送別儀式現(xiàn)場莊嚴肅穆,一眼望不到頭的送別群眾、層層疊疊的素白花圈,織就了春寒料峭中最令人動容的一景。很多不能到達現(xiàn)場的網(wǎng)友,也遠程送來了鮮花,寫下了深情的留言,滿是對黃老的不舍和敬意。這是對“國士無雙”的崇高敬意,飽含“永遠懷念”的樸素深情。
當人們循著黃旭華的故事溯流而上,會發(fā)現(xiàn)這位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老人,生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默默奉獻,“深藏功與名”。為了中國的核潛艇事業(yè),黃旭華曾隱姓埋名30年,甚至不曾透露自己的工作。黃旭華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深潛”一輩子,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
黃旭華常說,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科學家的心要和祖國的心跳同頻共振?!边@種深沉的愛,深嵌于核潛艇研發(fā)的艱辛征途,烙印在實驗室浩如煙海的科研數(shù)據(jù)里,揮灑在無數(shù)個日夜堅守的心血中。
作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黃旭華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yè)。正如黃旭華生前所說:“我這一生,沒有虛度年華,沒有碌碌無為,我的生命已經(jīng)和祖國的核潛艇事業(yè)融為一體?!彼娜松适拢胺Q一部用忠誠與擔當寫就的愛國史詩;這種精神境界,正是我們每個人應當追求的人生坐標。
愛國情懷從來不是抽象的命題,它生長在實驗室燒杯的化學反應里,沸騰在車床飛旋的鐵屑中,綻放在三尺講臺的粉筆末間……當我們把黃旭華的奉獻精神接續(xù)傳遞,讓“科學報國”的信念在更多年輕人心中生根發(fā)芽,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終將在新時代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巨樹。
真正的紀念不僅僅是儀式性的告別,更是把逝者的精神火種播撒在生活的土壤里。黃旭華的精神,正如他畢生研究的核潛艇,在深海中默默守護著祖國的安寧。
黃旭華用一生詮釋了“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品格,這種精神必將激勵更多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在這個送別的時刻,我們不僅要緬懷黃旭華的豐功偉績,更要思考如何將他的精神遺產(chǎn)轉(zhuǎn)化為推動國家發(fā)展的強大動力,讓愛國情懷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讓科技報國的信念薪火相傳,才是對黃老最好的告慰。
黃旭華離開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永遠長青。讓我們以黃老為鏡,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的愛國情懷,讓黃老的精神血脈永遠奔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