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的科學觀|倪閩景:“世界變化太快,教育變得太慢”是所有教育問題的根源

倪閩景/全國政協委員、上??萍拣^館長
2025-06-26 07:15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城邦 >
字號

·過去四十年,應試教育有效地幫助了中國快速追趕西方科技;但到了創(chuàng)新驅動時代,犯錯比考滿分更有意義,創(chuàng)新需要依賴每一個人,而不單單是考高分的人。

 ·大家認為名??梢詭砀嗟某晒赡苄?,這是個錯覺。考上好大學是“果”,而非“因”。人工智能的進程將促使應試教育改革提速。

【編者按】在擔任上??萍拣^館長之前,倪閩景曾經做了18年的物理老師,這是他職業(yè)生涯中最喜歡的職業(yè)。在他看來,科技館就是一個“大學?!?,如何實現館校連接,讓更多的學生更常走進場館,是他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他認為,只有更開放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真正的創(chuàng)新人才;眼下還不夠開放的教育已經到了打開自己的時候。

一、

科技館是一個科學教育的場所,它是個“大學校”,只不過每天來的孩子不一樣,孩子來的目的也不一樣。成功的場館一定是讓帶著期待來的孩子,帶著更多的期待離開場館,并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越是數字時代,我們越應該鼓勵孩子走進真實場景。和電子屏幕不同,在真實場景里,孩子可以成為一個發(fā)現者,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孩子來場館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

學校教育的內容需要經過反復打磨,它是慢的;科技館的特點是快速響應,通過最快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

如果說學校教授的很多是人類長期積淀的“冷知識”,那么科技館傳遞的大多是“熱知識”,這些熱知識甚至可能是錯的。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一個特點就是:知識還在生長過程中時,我們就已經接觸到它了,我們需要了解它,但我們了解到的也不是最終的結果。

實際上,現在我們所有的教育問題的根源都是“教育太慢,而世界和社會變化太快”,所有的矛盾都來于此。

學校教育更多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科思維能力、規(guī)范的學術能力,為日后打下扎實的基礎。不同的學科思維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工具。而像科技館這樣的校外教育是讓孩子探索世界,認識自我。

學校系統具有很強的慣性,要讓學校改變很難,所以我一直鼓勵家長、學校多帶孩子到科技館來?!梆^?!比绻軌蚪Y合起來,對育人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一個模式。但現實是我們做過很多嘗試,效果并不明顯,規(guī)模也不夠大,很多學校會有自己的各種顧慮。

“世界變化太快,教育變得太慢”,是教育問題的根源。(01:35)

二、

我們的整個教育系統目前還是相對比較封閉的。老師們可能也不太了解新的科技成果,整個系統基本上仍然圍繞著升學考試展開。

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老師們越來越相信,通過做題和加班加點,就能提高學習成績;他們越來越不相信,也很少采用“點燃孩子”的方法來促使孩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成績。

教育的本質是“點燃孩子”,很遺憾的是,我現在感覺教育系統在這方面整體上越來越弱。

家長們其實也很矛盾,“80后”家長比以往所有的家長都更卷。即便有些學校愿意做些嘗試,但如果一個班級里有一兩個家長不支持,就很難執(zhí)行。這一代家長的需求非常多元化。

此外,我們行政系統的容錯也不夠,任何一點輿情都會給學校帶來極大的干擾。現在社會媒體的力量太強大了,輿論會裹挾所有家長,因此學校和老師也很難嘗試改變,要打破目前的局面是非常困難的,它不單單是學校的行為,它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我們以前一直講要思想統一,但是現在大家是非常難統一的,因為大家的價值取向不一樣,自媒體又放大了這種差別。

我認為政府層面首先應該做些改變。現在學生在學校里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孩子們的時間是有限的,作業(yè)也做不完,很難會想到到場館里來,這需要整個課程教育進行改革。

三、

在現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我覺得教育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當下推動國家繼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改變了。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實現快速追趕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應試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全中國學一樣的教材,考一樣的內容,然后把最會考試的人挑出來,最好是考滿分的人,因為他百分百學得會??几叻值娜四7伦汾s別人的能力更強,這種教育策略讓我們國家在過去40多年里快速發(fā)展。

但到了現在,我們很多領域已經走到了全球前列,此外人家也不給你學了,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驅動發(fā)展,考滿分已經沒有意義了;犯錯相比之下更有意義,因為創(chuàng)新就是在不斷地試錯。

但我們的教育慣性還在那里,科技發(fā)展速度這么快,知識多,孩子什么都要學,結果越學越多,家長、學校更卷了,孩子更累了,對于學習也沒有了興趣,這和我們需要的創(chuàng)新完全背道而馳。

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可能成為這場變革的最大誘因。大語言模型的出現讓我們發(fā)現,我們原來覺得非常重要知識學習不再那么重要,因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所有將人作為工具的工作。

唯有熱愛不能替代。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能夠有對某個領域產生興趣,有熱情、有熱愛就不會“躺平”。我們需要大幅減少統一要求的內容,留出空間和時間讓孩子找到他自己熱愛的方向,勇敢地去試錯。

我一直說考50分的孩子,也許比考100分的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因為他給的不是標準答案,而這樣的人才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新不是依靠考最高分的人,創(chuàng)新要依靠每一個人。

未來世界充滿了未知,有無窮無盡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探索。我們去探索需要更多的人,就像在房間里找寶貝,相比讓考滿分的人去找,肯定是所有人去找更容易找到。

“在創(chuàng)新時代,犯錯比考滿分更有意義”(02:02)

四、

為什么大家現在還在卷考分、考名校呢?我覺得這里存在一個很大的錯覺。大家認為名校畢業(yè)的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擁有更多的成功可能性,這是個錯覺。

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發(fā)現,一個人成功、幸福的根本不是考上好大學,而是“自主、專注、堅韌”的品格。具備這種品格的人,大概率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是“果”,而非“因”。

如果不具備“自主、專注、堅韌”的品質,而是在家長的推動下考上好大學的孩子,那么即便考上大學,大概率也不會好好讀書,甚至可能出現“躺平”以及其他心理問題。

相反,具備“自主、專注、堅韌”品格的人,如果因為不擅長考試,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即便沒有考上好大學,也不會影響他的幸福人生;即便是做了一名廚師,大概率也是一名米其林廚師。

我覺得當下我們需要一次新的教育啟蒙,一次教育價值觀的啟蒙。所幸,現在大家都慢慢形成了一個共識,認識到應試教育需要改變,雖然我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改革方案。

不過,我相信改變的發(fā)生將會伴隨人工智能的進程而提速。有了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支撐,我預測未來會出現很多小的大公司,而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熱愛,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功與幸福。

    責任編輯:宦艷紅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