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機場安檢的打火機、充電寶,送去哪里了?
機場安檢的自棄打火機、充電寶,送去哪里了?
隨著中國民航安檢新規(guī)的實施,海量的充電寶在機場安檢口被“遺棄”。
早在這次充電寶事件之前,打火機、小刀等小價值物品,每天都在各地的機場安檢口,上演著“自棄”的戲碼。
那么,這些物品,最終去哪里呢?
一、飛機不是你想飛,想飛就能飛
全國14億人口里,只有3億左右乘坐過飛機。
對于乘坐飛機的限制,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從徐崢的電影大作《人在囧途》中王寶強的出彩表演,得到啟蒙。

根據(jù)《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guī)則》第三十條規(guī)定,旅客不得攜帶或者在行李中夾帶民航禁止運輸物品,不得違規(guī)攜帶或者在行李中夾帶民航限制運輸物品。
民航安檢不得攜帶的物品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槍支、軍用或警用械具及其仿制品:如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等槍支,以及手銬、警棍等警用械具,還有它們的仿制品。
爆炸物品:包括彈藥、煙火制品、爆破器材等及其仿制品,如各類炮彈、手榴彈、雷管、導(dǎo)火索、煙花、爆竹等。
管制刀具:如匕首、三棱刮刀、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以及其他類似的單刃、雙刃、三棱尖刀等。
易燃、易爆物品:如火柴、打火機(氣)、酒精、油漆、汽油、煤油、苯、松香油、煙餅等。
腐蝕性物品:如鹽酸、硫酸、硝酸、有液蓄電池等。
毒害品:如氰化物、劇毒農(nóng)藥等。
放射性物品:如放射性同位素等。
其他危害飛行安全的物品:如有強烈刺激氣味的物品、可能干擾機上儀表正常工作的強磁化物等。
其他物品:菜刀、水果刀、大剪刀、剃刀等生活用刀,手術(shù)刀、屠宰刀、雕刻刀等專業(yè)刀具,文藝單位表演用的刀、矛、劍,帶有加重或有尖釘?shù)氖终?、鐵頭登山杖,棒球棍等體育用品,以及斧、鑿、錘、錐、扳手等工具和其他可以用于危害航空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銳器、鈍器。
對于經(jīng)常乘坐飛機的老客,最常見自棄的物品,男人是打火機,女人是化妝品。
對于液體化妝品,實際上只要容器低于100ml,最多5瓶,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包括香水、卸妝水、漱口水、隱形眼鏡護理液等等。
超出的可以托用,單瓶容器不超過500ml,總量不超過2L。
注意,注意,以上說的是“容器”值,不是實際里面有多少液體。
而對于男人,打火機無論是攜帶還是托運,都是沒戲的。
一小部分高素質(zhì)煙民,會在進站口抽一支暫別煙,把打火機留置在吸煙處。
更多的煙民,則是把打火機放進了機場安檢口的“自棄桶”。
另外,有些乘客會因為腦子秀逗,把瑞士軍刀、Zippo 之類的物件隨身攜帶,到了安檢口只能忍痛割愛——雖然機場提供付費保管或郵寄業(yè)務(wù),你會去嗎?
那么,每天這些海量的、有價值的、可變現(xiàn)的自棄物品,最終去了哪里呢?
二、隱秘的“無害化處理”
機場沒收的打火機通常會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循環(huán)利用:
曾經(jīng),國內(nèi)機場普遍在進站口設(shè)置了打火機丟棄箱或回收機,供旅客自棄或回收打火機。
然后,機場會把這些打火機再放置到出站口,供下機的旅客自行取用,實現(xiàn)循環(huán)流通。
但是,隨著近年來“禁煙”程度深入,機場文明度提升,不僅很多機場內(nèi)取消了“吸煙室”,連出站口的打火機自取點也沒了。

?第二種,暫存服務(wù)?:
對于昂貴的打火機,如Zippo等,旅客可以選擇暫存服務(wù)。
旅客需要填寫暫存單,由機場安檢部門暫時托管,30天內(nèi)憑暫存單和個人有效身份證件返回原機場取回。
若不方便領(lǐng)取,旅客還可以在航站樓內(nèi)選擇郵寄服務(wù)。
?第三種,集中處理?:
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機場,對回收的打火機,都安排進行集中處理。
按照公開的制度說明,這些打火機會被專門機構(gòu)無害化銷毀。
對于其他諸如刀具、化妝品等自棄物,按照制度規(guī)定,也是都做了“無害化銷毀”。
至于,這個“無害化銷毀”是如何進行的,沒有公開文獻可供查閱。
三、充電寶的處理過程應(yīng)公開
對于打火機、刀具這樣的成熟物件,處理過程也許并不復(fù)雜。
但是對于本次新納入自棄的不合格充電寶,其危害性就要大得多。

充電寶本質(zhì)上是一塊電池。
擠壓沖撞就會自燃、爆炸。
焚燒會釋放的一氧化碳、氟化氫等有毒氣體。
電池的材料不僅是有毒物質(zhì),還是重金屬。
因此,對于機場現(xiàn)在每天海量回收的不合格充電寶,若處置不當,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可能因電解液泄漏、重金屬污染等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構(gòu)成威脅。
電池的無害化處理,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
如今,我們憑空突然增加了這么大的回收量,這些被機場安檢回收的充電寶如何處置,就值得全社會關(guān)注。
尾聲:
公開資料顯示,每年自棄的打火機數(shù)量高達5000萬個以上,按照2元1個也是1億的產(chǎn)值,這個處理過程不能公示,實在是遺憾。
而充電寶的處置,更是事關(guān)社會環(huán)境安全。
那么,你對這些物品的處置過程,有什么可分享的經(jīng)驗和建議嗎?
歡迎留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