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陳奇:一直都閃爍著崇德尚藝的神圣光芒
編者按:2023年,第31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將特殊貢獻獎頒發(fā)給94歲高齡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奇。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陳奇登臺接受了這份特殊榮譽。她當時說:“我年紀大了,但是我現(xiàn)在還在演戲,我還能夠貢獻一些,就很高興?!北疚氖装l(fā)自2023年4月23日上海文聯(lián)微信公眾號 。

白玉蘭戲劇獎頒獎典禮現(xiàn)場
精湛的演藝、特殊的貢獻
欣聞著名話劇、影視表演藝術家陳奇榮獲第31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十分高興。這個獎項是白玉蘭戲劇獎的非常設性大獎,頒授對象是為戲劇藝術作出了特殊貢獻的杰出藝術家。陳奇老師榮膺此獎,可謂名至實歸。這里謹向她表示衷心的祝賀!



陳奇老師從19歲開始從事戲劇工作,到今年94歲,在戲劇園地里已辛勤耕耘了75個春秋。我很幸運,在她的75年藝術生涯中充當了63年的近距離的旁觀者。
我是1960年進入上海人藝的。從那時起,我便成了陳奇老師的“小同事”。當時的陳奇老師也就31歲,但已經是一位深受廣大話劇觀眾喜愛和同事們敬重的優(yōu)秀演員了。早在20世紀50年代她就在《曙光照耀著莫斯科》《劉胡蘭》《蜻蜓》《枯木逢春》《上海戰(zhàn)歌》等諸多劇目中,展現(xiàn)了精湛的演技和卓越的形象塑造能力,是一顆璀璨奪目的話劇明星。

《曙光照耀莫斯科》飾桑妮亞

《蜻蜓》
通過多年的接觸和了解,我感到在陳奇老師的身上,一直都閃爍著崇德尚藝的神圣光芒。這是一個進步藝術家應有的與人民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是一個嚴肅的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對戲劇理想的孜孜不倦追求和嚴謹創(chuàng)作態(tài)度。這道光芒,伴隨著她行進在漫長的藝術道路上。
陳奇老師在學生時代就投身進步演劇活動,成為了一名中共地下黨員。記得劉厚生前輩生前曾多次向我提起,上海解放前夕,陳奇就是他負責在上海文藝界聯(lián)系的地下黨員之一。當時,他們?yōu)橛由虾=夥抛隽舜罅康男麄骱捅Pl(wèi)工作。上海解放初期,他們不辭辛勞,為新誕生的人民政權日夜奔忙。

進入“上海人藝”后,陳奇老師踐行入黨時的初衷,將“認認真真為人民演戲”作為自己畢生奮斗的目標。每排一出戲,每塑造一個角色,她都全身心地投入,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她對藝術無比熱愛,愿意將自己融入藝術之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也不管是戲份多還是戲份少,她總能通過精心琢磨和精湛演出,達到“演一人肖一人”的境界,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75年來,陳奇老師碩果累累,她塑造的無數舞臺和影視作品中角色,已足以構成一道色彩斑爛的戲劇人物畫廊。
陳奇老師的表演十分貼近生活。她強調內心體驗,注重特定戲劇環(huán)境下人物的心態(tài)和行為邏輯,崇尚既高于生活又還原生活的表演方式,從不刻意追求那種可能產生一時劇場效果的裝腔作勢。觀眾看她的戲,如沐春風,仿佛聆聽著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她所扮演的角色,親切生動,如同我們在生活中似曾相識的各色人物。

《清宮外史》飾慈禧

《家》飾陳姨太
陳奇老師的戲路十分寬廣。換句話說,她具有非常深厚的形象塑造功力。無論是她的成名作《曙光照耀著莫斯科》中性格鮮明的桑妮亞,還是《蜻蜓》里性格復雜的可愛少女瑪利娜;抑或《劉胡蘭》中不畏犧牲、英勇就義的劉胡蘭,這些身份不同、個性各異的人物,在她的演繹下各有其貌、栩栩如生。
我特別難忘的是她在杜宣老師的劇作《上海戰(zhàn)歌》中扮演的夏南鵑。這是一位潛伏在國民黨軍政部門的中共地下黨員,人物的雙重身份,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的應對周旋,決定了表演的難度,包括分寸的拿揑、情緒的變化和控制都需要細心揣摩。陳奇老師以對人物的透徹理解、以嫻熟的演技將這一切措置裕如,表演妥妥貼貼,生動表現(xiàn)出人物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而又自然真切的性格特征。
再如《枯木逢春》中的方母,這是一個老年農村婦女形象。作為當時才三十左右的陳奇老師,與角色之間無疑存在很大差距。陳奇老師認為,向生活求教,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永遠的法寶。她仔細觀察生活中老太太的言行舉止,甚至仔細地分辨自己母親喜怒哀樂時的言語及身體形態(tài),從中領悟角色的行為邏輯,琢磨人物的言行舉止。因此,她展現(xiàn)給觀眾的方母血肉豐滿、真實可信,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順便說一句,隨著年齡的增長,陳奇老師在藝術生涯后期主要扮演老太太。我們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她所扮演的眾多老太太,與一些北方老演員有著明顯不同——總有一種與劇中地域特征相吻合的江南老年婦女的氣質。這與她長期的生活積累很有關系。

《徐虎》飾徐虎媽媽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陳奇老師具有超越一般演員的形象塑造能力,但她從來不認為演員是萬能的。她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適合自己的舞臺形象,才有可能充分發(fā)揮自己所長,刻畫出準確而飽滿的藝術形象。所以,我們常可見到她寧愿放棄戲份多的角色,而選擇更適合自己、戲份少的角色。這充分顯示了一種重藝術得失、輕功利的高尚藝術品格。
陳奇老師給我的另一個突出的印象,是她對年輕演員的關愛。20世紀60年代復演《上海戰(zhàn)歌》時,是由剛調來劇院、比陳奇年輕的演員景衡飾演夏母。這正是陳奇飾演過的人物。每到景衡上場時,陳奇老師都會在側幕邊上認真觀看,當看到景衡在細微處的表演也一絲不茍時,她總是由衷地輕聲贊嘆:“真好!”我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在話劇《消失的雨點》排練時,總導演黃佐臨請她參加該劇的導演團。在整個排練過程中,她始終兢兢業(yè)業(yè),從語言、形體等各方面不厭其煩地給青年演員耐心細致的指導。


近些年來,我和陳奇老師相聚次數不多,但每逢劇院有重大活動,總能看到她的身影。我也曾和她餐聚過幾次,感覺她樂觀開朗,一如既往。衷心地祝愿她健康長壽,藝術青春永駐!
(作者系上海市劇協(xié)原秘書長;原文2023年04月23日發(fā)表于上海文聯(lián),經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