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烏魯木齊“老東門”,如今是什么樣子?

2025-09-26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我在烏魯木齊 City Walk 過許多路,選擇走哪條路?于我而言,是看這條路的點位夠不夠豐富、路的特色夠不夠鮮明。

比如滿是美食香氣的領(lǐng)館巷、和田二街,盡是青春回憶的團結(jié)路、延安路,還有落在城市一隅,承載著諸多家庭故事的幸福路、水塔山街……

每條路,都有自己的氣質(zhì),各不相同。

但這次,我想沖著一條街的名字便去走走——建國路。

看著其貌不揚的一條路,緣何得此名,又有什么故事?直到行至其中,我才明白個中緣由。

隨我一起走走,看見烏魯木齊的不同切面,亦感受 70 年時光里的萬千變化。

建國路,東起東大梁西街,北抵青年路,南達東環(huán)路,連接貫通的都是烏魯木齊的主要道路。

周遭匆匆忙忙,但建國路在其中不聲不響,悠然自在。金秋正當時,路旁高大密集的樹木也換了“秋裝”,一陣風過,黃葉翩然落下。

除了秋色,建國路還有什么?仔細探查,才發(fā)現(xiàn)這條安靜的建國路,早已在時間的洪流里走過 70 年之久。

在 20 世紀 40 年代,這條路更名“建國”前,它叫做滿城南街和滿城北街,曾是老城的主干道之一。

為何是“滿城”? 還要從 1884 年新疆建省說起,當時清政府設(shè)在新疆的軍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轉(zhuǎn)到迪化(今烏魯木齊)。兩年后( 1886 年)彼時的迪化城開始擴建,政府便在如今的建國路一帶建了“新滿城”,并設(shè)東南西北四道城門。

找找“東門”在哪里?

那時的東門稱為“惠孚門”,正是建國路所在。1951 年拆城修路,在東門原址上,滿城南街和滿城北街連通為一體,得名“建國路”。 

探查過建國路的前世今生,我繼續(xù)沿飄著秋葉的路走走停停,遇見了在 179 號院里曬太陽的查奶奶。

查奶奶(中)和鄰居們在曬太陽

查奶奶今年 77 歲,我笑說:“奶奶您比自治區(qū)還大 7 歲呢?!辈槟棠痰淖婕诤幽?, 20 世紀 70 年代初隨夫來到新疆,在原新疆第二橡膠廠工作。

“那時候工作都是國家分配的,現(xiàn)在這些廠子早就沒了,原地都蓋起新樓房了?!辈槟棠谈嬖V我,那個年代起,他們一家就住在建國路了。但當時這里都是低矮平房,門口也都是土路。

“路上全是坑,下雨下雪根本沒法走。我每天背著兒子去幸福路上學,深一腳淺一腳的?,F(xiàn)在多好啊,到處都修得平平整整的。”查奶奶說。

我問查奶奶,當時的建國路都有哪些地標,查奶奶說這片兒多是人家。但周邊的“老天百”(天山百貨)、鴻春園她印象很深,“當時我?guī)е?nbsp;3 歲的兒子去老天百照相、去鴻春園排隊買包子,現(xiàn)在我兒子都 50 多歲了?!?/p>

查奶奶所在的 179 號院,是建國路的住宅區(qū)之一。這條路上鮮少成片的小區(qū),但隔幾步就是一個院子,院子里樓不多,但花草、健身器材都井然有序,自得一派清凈。

“以前還愛去周邊的群藝館、好家鄉(xiāng)轉(zhuǎn)轉(zhuǎn),現(xiàn)在年紀大了出門少,最多就是在門口買點菜,遠的地方也去不了了?!?/p>

查奶奶見我拿著相機,問我是不是攝影師,推薦我再過上一兩個星期來建國路。“門口這條路秋天特別美,兩排大樹黃燦燦的?!?/p>

查奶奶告訴我,她記得當時建國路最有名的莫過于鴻春園的包子。熱騰騰剛出爐的包子,咬一口滋滋往外冒油。

我好奇,鴻春園飯店不是在民主路嗎?一查便知,鴻春園創(chuàng)建于 1891 年, 1959 年才搬至民主路。

記憶在舌尖愈發(fā)清晰,在此佇立 27 年的于家餃子館,也包攬了不少建國路人的舌尖記憶。

于老板祖籍在山東平度,1998 年到烏魯木齊投奔親戚,便開了這家餃子館。“當時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山東人嘛,包餃子就是個手藝?!彼矝]成想,這店一開就是近 30 年。

一盤餃子,滿是家常味兒;隔壁全玉龍辣子雞的一份川菜,則是相聚時的麻辣鮮香。老板杜大姐祖籍在四川, 20 多年前來到烏魯木齊開飯店,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都在建國路附近,目前這家店面也開了足有 10 年。

老板杜姐

“原本我們只賣辣子雞、大盤雞,但為了招攬更多顧客,索性把川菜也加上?!倍糯蠼愀嬖V我,來的客人多是老顧客,吃的就是一口老味道。

有老味道,亦有新滋味。路邊鮮亮的招牌“爸媽食堂”吸引了我的注意。走進去嘗一餐,有米飯?zhí)撞?、也有面,都是家常味兒,用餐的有老人、學生,儼然一個社區(qū)“小飯桌”。

91 歲的王奶奶

91 歲的王奶奶剛在老干部活動中心學完今天的歌曲《當我們相聚的時候》,就近吃一頓“免費的午餐”。

“我們這里 90 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吃。”老板池海告訴我,他今年 6 月剛接手社區(qū)這一處日間照料所,后續(xù)還有老年活動、理療等服務(wù),目前先把餐保障好。

走走停停,這條路不算長,可拍攝的“素材”點位也不多。但我在路旁坐著吹風、曬太陽,總覺得待不夠,也不想走。

彼時熱鬧東門的喧囂遠去,如今的建國路是金秋好景的所在,是送孩子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更是家。

它的歷史,好像早已沉淀于日常,成了一種不言而喻的生活背景。

國慶節(jié)將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 70 周年的好日子也將近。 70 年,代表著什么?

作為一個 95 后, 70 年的概念于我來說實在太過漫長,我對其中的厚重歲月和時代變遷,亦是模模糊糊。過去聽姥姥講述那些“吃樹皮、吃腰帶”的歲月,我震驚之余仍是懵懵懂懂。的確,有些時光,有些事情,不親歷很難懂。

但走了一遭建國路,我突然有些感觸。城市不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由無數(shù)街道、故事和記憶交織而成的生命體。

漫步建國路,仿佛進行一場與歷史的對話,感受著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融共鳴。從清末的“滿城街巷”到民國時期的城市動脈,再到新中國成立后歷經(jīng)改造拓寬、地標迭起。

直至今日融商業(yè)、政務(wù)、宜居于一體的城市干道,建國路始終與烏魯木齊的發(fā)展同頻共振 。它像一位老人,珍藏著鴻春園包子的香味、老城墻的斑駁,也迎來了老干部活動中心的歌聲、老館子的美味、大樹下的愜意。

路如其名,“建國”二字,既是歷史的饋贈,也是時代的期許。一條路,承載了一座城的過去,也參與著它的現(xiàn)在與未來。

作者:韓雨琪

圖片:韓雨琪

編輯:許瑞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