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假期去博物館的人,已經后悔了

當代年輕人,已經被搶票逼瘋了。
演唱會跟上百萬人拼手速,卻回回陪跑;節(jié)假日火車票一秒售罄,只有候補是大家唯一的退路。可現(xiàn)在,就連博物館的門票,也要靠搶了。
卡點搶票已經是常態(tài),一張門票搶一周也不算稀奇。更有熱門的博物館,門票被黃牛包圓,大家想要參觀就只能加價買票。
擠不進網紅博物館的年輕人,決定換條賽道,結果卻發(fā)現(xiàn)自以為的小眾博物館里也到處是人。
這讓大家開始疑惑,博物館這兩年怎么突然走紅了?
博物館,越來越受歡迎了
熱衷于搞抽象的年輕人,發(fā)現(xiàn)坐擁“顯眼包”文物的博物館,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旅游打卡地。
景德鎮(zhèn)陶瓷博物館里,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排成長隊,只為一睹“無語佛”的真容;陜西歷史博物館滿臉寫著“寶寶心里苦,但寶寶不說”的俳優(yōu)俑,引得一大批打工人來尋找共鳴。
博物館能有現(xiàn)在的熱鬧場面,離不開 2008 年國家推行的免費開放政策 [1]。
自從有了這種不掏錢參觀的機會,博物館里的游客越來越多了。2007 年,全國博物館參觀人次僅 2.6 億。到 2019 年已翻三倍,達到 11.2 億。
此后三年受疫情影響出現(xiàn)回落,但 2023 年游客“報復性”回歸,參觀人次重回高點,達到 12 億;2024 年更是突破至 13.3 億,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2]。

不過,并非所有博物館都能成為人氣擔當。
在這場“流量賽”里,兩家中央級的博物館——故宮和國博依舊是頂尖選手。即便 2024 年因為限流參觀人次有所下滑 [3][4],它們仍占據最熱博物館榜單的第一和第三。
而在省級博物館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憑借 1161 萬的接待人次穩(wěn)坐頭把交椅。其次是上海博物館,2024 年參觀人次超 600 萬,幾乎能與國博爭勝。
2024 年,上海博物館借來“埃及法老”,這場持續(xù) 13 個月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在參觀人數(shù)、營收等方面刷新了全球單個收費特展的紀錄 [5]。
其他各有“看家本領”的省博,熱度也在攀升。
2024 年,湖北省博物館參觀人次較五年前翻了一倍多。游客們想要絲滑入館欣賞“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只能早點起床、錯峰觀看。
坐擁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的傳奇,以及薄如蟬翼的素紗褝衣等稀世珍品,2024 年湖南博物院接待人次高達 491 萬人次。

除了中央級、省級博物館這些“頭部選手”,地縣級博物館同樣是人們日?!芭蒺^”的便利去處?!吨袊幕奈锖吐糜谓y(tǒng)計年鑒》的數(shù)據顯示,2023 年全國地縣級博物館的參觀人次較 2019 年增長了 7.65% [6][7]。
尤其是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雖然坐落在小城,卻已成為博物館界的新貴。
2024 年它吸引了 600 萬人次到訪,比 2019 年暴漲 823%。大家不僅為奇特的青銅器和獨一份的古蜀文明而來,還熱衷在館內利用光影重疊“戴上”青銅面具打卡,展柜前常常被擠得水泄不通。
上至中央,下至地縣,許多博物館都開啟了人從眾模式。
火起來的博物館,體驗變差
網紅文物圈粉無數(shù),吸引年輕人蜂擁進館。只是人多了,槽點也多了,參觀體驗也越來越差。
社交平臺上,關于“博物館體驗差”的帖子里,“拍照黨”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對象。他們把博物館當成拍藝術照的取景地,五六個 pose 來回換。遇上了看文物的游客,非但不主動讓位,反而指責大家影響了他出片。
其他公共場所里可能出現(xiàn)的通病,博物館里也悉數(shù)上演。有人大聲說話、視頻外放,也有人不守規(guī)則、隨意插隊,如此眾生百態(tài),簡直比菜市場還鮮活。
懶得計較的游客不愿意起沖突,只想近距離欣賞文物??赊D頭一看,講解團們早就包圍了展柜。就算大家能見縫插針地擠進去,多數(shù)情況下看到的也只是印著指紋、手印和臉印的玻璃,像是給文物蒙上了一層云霧。

博物館里沒人管的小孩,也是大家吐槽的重災區(qū)。
眾所周知,博物館不只是擺文物的地方,更是一間“沒有圍墻的課堂”。走進去,就能和文物面對面,邊看邊學歷史文化。寒暑假一到,館里到處是來受文化熏陶的小朋友:有的牽著父母的手,有的則跟著研學團穿梭其中。
2013 年,國務院在《國民旅游休閑綱要》里提到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7 年、2018 年,教育部又公布了兩批國家級研學基地,總數(shù) 581 個,光是文博院館就占了兩成 [8]。
研學成了“潮流標配”,家長們看著朋友圈里其他孩子的研學照,不愿意讓自己的小孩落后,紛紛砸錢報名研學團。
如今,全國博物館中,未成年參觀人次已超過三億,占總量的四分之一。像故宮這類的中央級博物館,2018-2022 年未成年人參觀人次占比穩(wěn)定在 10% 左右,2023 年則猛增至 33.03%。
分省份來看,江西、安徽、湖南、山東和西藏的博物館,未成年人參觀人次占比均超過了三成。而在福建、內蒙古、河南、甘肅等省份,未成年人參觀的比例同樣跑贏全國平均線。

大家怕的不是博物館里孩子多,而是家長素質低。他們看著孩子在博物館里嬉笑打鬧卻放任不管,要是能逮著跟文物“親密接觸”的機會,還會主動喊孩子鉆進欄桿里跟文物合影。
有的研學團則是兩三個老師帶著三四十個學生,根本顧不過來。小孩在館內亂跑、大叫,覺得沒意思的干脆拿出手機,一溜坐在樓梯上和同學們五排《王者榮耀》,看到這種景象的網友們戲稱:
暑假游學,到另一個地方打游戲。
研學到最后,研學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家長的錢打了水漂,孩子們沒學到啥,就連普通游客的參觀體驗也被毀了。
參觀體驗差,博物館也得背鍋
攤上了低素質的游客,多少人的博物館之旅,都是從滿心歡喜到失望而歸。更扎心的是,“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這種經典論斷,放在一些博物館身上也完全成立。
社交平臺上網友們討論博物館自身存在的問題時,提到最多的就是工作人員不作為、服務差。
網友直言,有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要么班味十足,問個廁所都翻白眼,要么習慣性摸魚,對不文明行為視而不見。
就更不用說考驗專業(yè)能力的講解了,枯燥的文字、沒有起伏變化的語調,讓人完全沒有聽下去的欲望,難怪大家銳評:
像在聽 80 歲老頭子教的歷史課,而不是和文物產生共鳴。
一圈逛下來,歷史文化知識帶不走半分,只有門口的文創(chuàng),是付費即得。

不僅服務差點意思,博物館管理的“硬傷”也不少。指示牌不清楚,進館后不知道該往哪走;布展混亂,逛下來像是古玩市場堆貨;展廳的光線也昏暗得不行,根本看不清文物的細節(jié)......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魏學峰指出,目前全國不少文博單位都存在斷層斷代現(xiàn)象,專業(yè)人才隊伍匱乏 [9]。博物館招不來專業(yè)人才,服務和管理自然難有起色。
另一方面,博物館想要“支棱”起來也很難。2023 年全國博物館虧損達 14.23 億元,除中央級博物館外,其他層級的博物館總體上都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
一直以來,博物館都是靠財政撥款吃飯。2023 年,全國博物館的收入中,財政撥款超過八成。
辦展覽、賣門票,算是“補貼家用”。像上海博物館靠古埃及展狂攬 7.6 億元,其中門票就賣了 3.2 億 [5]。但對地市級、縣級博物館而言,這樣的“潑天富貴”幾乎不敢想。
2024 年,被《黑神話:悟空》圈粉的游客紛紛去山西平遙雙林寺打卡,平遙縣雙林寺彩塑藝術館全年參觀人次也才 32 萬 [10],按官方票價估算,全年門票收入剛破千萬元。

此外,文物資源雄厚的博物館還能靠文創(chuàng)增收。
根據媒體報道,故宮博物院時任院長單霽翔在 2019 年參加活動時曾表示:2017 年故宮文創(chuàng)銷售收入就已高達 15 億元,這一數(shù)字甚至超過了許多 A 股上市公司的營收 [11];湖北省博物館 2024 年賣出了 280 萬件文創(chuàng),銷售額直接破億 [12]。
反觀縣級博物館,它們不僅撥款少、沒啥盈利能力,還要承擔全國超半數(shù)的客流 [7],早就壓力山大了。
例如,湖南省慈利縣政府每年向當?shù)夭┪镳^撥付 20 萬元免費開放補助,但這筆資金仍不足以維持博物館的日常開支。僅恒溫恒濕庫房的電費,每個月就要上萬元 [13]。
而在山東省莘縣,2022 年以來財政補助資金無法按時到位,導致博物館出現(xiàn)水電、物業(yè)欠費,就連瓦片掉了也沒錢修 [14]。
按時開門接待游客,已經讓不少博物館捉襟見肘,展覽水平自然也難以跟上,也沒人力物力來維持游覽秩序,更別提換空調、修廁所這些需要花錢的硬件改善了。
盡管如此,一到難得的節(jié)假日,人潮還是蜂擁而來:不是擠景區(qū),就是擠博物館。至于體驗好不好,先搶到票再說吧。
參考文獻:
[1] 文化和旅游部. (2008). 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cfg/gfxwj/202012/t20201204_906126.html.
[2] 文化和旅游部. (2025). 2024年文化和旅游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tjxx/202505/t20250530_960335.html.
[3] 黃高原. (2024). 國博多措并舉防范“黃牛”倒票 暑期以來已封禁42.5萬個風險賬戶、165.7萬個高頻訪問IP. 中國旅游報.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www.ctnews.com.cn/paper/content/202408/26/content_97152.html.
[4] 王洋. (2024). 調整放票策略 加強技術封堵 故宮全力防“黃?!? 中國旅游報.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www.ctnews.com.cn/paper/content/202408/22/content_97075.html.
[5] 鐘菡. (2025). “史詩級”文化大展創(chuàng)三項世界紀錄,帶動消費超350億元 一城托舉,上博登“金字塔之巔” 觀眾逾277萬人次,總收入逾7.6億元,持續(xù)13個月的大展圓滿收官. 解放日報.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www.jfdaily.com.cn/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code=jfrb&date=2025-08-18&id=454961&page=01.
[6] 文化和旅游部(編). (2020). 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tǒng)計年鑒 2020.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7] 文化和旅游部(編). (2024). 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tǒng)計年鑒 2024.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8] 吳儒練 李洪義 & 田逢軍. (2021). 中國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地理科學 41(07) 1139-1148.
[9] 曹穎頻 & 周雅麗. (2021). 魏學峰:為文博事業(yè)發(fā)展鼓與呼. 正義網.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news.jcrb.com/jsxw/2021/202103/t20210329_5673549.html.
[10]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tǒng). (2024). 平遙縣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nb.ncha.gov.cn/museumdetail.html?msg=fd180fcd499c4028b3a99d5554c93a06&nianfen=2024.
[11] 新京報. (2019). 把故宮15億文創(chuàng)“賬本”當做一種激勵.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5058766614703.html.
[12] 中國文物報. (2025). 湖北省博物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 持續(xù)出圈.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www.zhongguowenwubao.com/portal/DigitPager/paperDetail/publishdate/2025-05-16/paperId/21497/id/107948.
[13] 馬曉潔. (2025). 縣級博物館破“限級”. 瞭望.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www.sx.xinhuanet.com/20250513/f26f0c902696405da8ce4348bac58f28/c.html.
[14] 聊城市統(tǒng)計局. (2024). 聊城市縣級博物館經營發(fā)展現(xiàn)狀調研報告.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tjj.liaocheng.gov.cn/channel_t_178_12966/doc_6745346091554f6360602bb8.htm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