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關于伍爾夫有重大發(fā)現(xiàn),“一間自己的房間”比我們知道的早了20年
一個有關英國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的重大發(fā)現(xiàn)讓文學愛好者們激動不已:在她去世80多年后,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三個短篇故事經(jīng)重新發(fā)現(xiàn)和整理,以《維奧萊特的一生》(The Life of Violet)為名,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在10月7日出版。
這三個故事是伍爾夫對一位摯友的戲仿傳記,最初創(chuàng)作于1907年,比她此前被學界認定的第一本小說《遠航》的問世時間(1915年)還早了八年。
《維奧萊特的一生》正式出版不過5天,已迅速登上亞馬遜暢銷榜首位。一位Goodreads的讀者寫道:“讀來極其迷人,處處可見她日后才華的伏筆?!?/p>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第二個短篇《魔法花園》里,竟完整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是的,我的好女人。”
這意味著,早在25歲時,伍爾夫就在短篇小說中提出了“一間自己的房間”。它比后來文學史記錄的時間提前了二十年!

《維奧萊特的一生》正式出版不過5天,已迅速登上亞馬遜暢銷榜首位
在建造“自己的房間”中找到樂趣
這位摯友名叫瑪麗·維奧萊特·狄金森(Mary Violet Dickinson),是伍爾夫早年文學生活的重要見證者與支撐者,她不僅閱讀了伍爾夫的許多早期作品,給伍爾夫介紹最初的編輯和貴族朋友,也在伍爾夫1904年精神崩潰時期給予陪伴。
1907年,伍爾夫25歲,當時的署名還是本名“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她把三篇故事的草稿寄給狄金森,并要求她和另一位朋友耐莉成為“唯一的讀者”。伍爾夫對耐莉說:“不要引用它——瞧我多虛榮。也別給別人看:我都記不清它有多糟糕了。我知道半年后我得重寫。我又怕做不到。”

伍爾夫 Photograph-Everett/Shutterstock
三個故事相互關聯(lián),講述的是一位名叫維奧萊特的女人,相貌平平,身材高挑,熱愛文學,擁有一個神奇的花園,并在建造“自己的房間”中找到樂趣,還前往遙遠的東方——日本幫助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秩序。
整部作品融合了奇幻、童話和諷刺元素,將讀者帶入一個魔幻世界,它顛覆了婚姻的情節(jié),打破了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必須在美德與野心之間做出選擇的觀念,并頌揚了女性的友誼和歡笑。

《維奧萊特的一生》目錄
伍爾夫對這些故事的認真超乎想象
三個故事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伍爾夫研究者、田納西大學教授烏爾米拉·塞沙吉里(Urmila Seshagiri)密不可分。據(jù)英國《衛(wèi)報》,烏爾米拉最初想尋找的是由狄金森撰寫的、此前并未公開出版的一本有關伍爾夫童年的回憶錄,因此找到了位于英國威爾特郡的朗利特莊園檔案館(這里收藏了狄金森的許多私人文件)。對方說:是的,這里有這份回憶錄,但你是否也想看看有伍爾夫修改手跡的打印稿原件《友誼故事》(Friendships Gallery)?
烏爾米拉起初以為那是一份復印件,因為收藏伍爾夫手稿最多的紐約公共圖書館也收藏著一份同名原稿(Friendships Gallery),它被認為是伍爾夫的早期練筆,從未被收入伍爾夫的短篇小說集。
但朗利特莊園堅持他們有的是伍爾夫的原件。烏爾米拉心生好奇,但因疫情影響無法前行,而對方因版權法規(guī)定既無法掃描文本,也無法通過視頻展現(xiàn)。于是這個“謎團”的揭開一直等到了2022年——烏爾米拉受邀走進朗利特莊園檔案館。

朗利特莊園Photograph- Neil Lang/Shutterstock
當烏爾米拉走上檔案館的樓梯,她不由心跳加速:那份稿件是否真是伍爾夫的原件?檔案管理員把那只奶油色的文件盒小心翼翼地遞給她,她打開了,只見盒中整齊擺放著打印成冊的故事,上面布滿了伍爾夫本人細小而精確的修改筆跡,無疑是紐約公共圖書館所藏故事的修訂版。
這些來自1908年的修改痕跡看似細微,卻可見伍爾夫對這些故事的認真超乎想象。
它向我們展示了有趣的伍爾夫
說來這三篇故事的命運頗具戲劇性。1955年,狄金森家族將未修訂的手稿先提供給伍爾夫的丈夫,作家、出版人倫納德·伍爾夫,他卻認為這不過是“私人玩笑,不足出版”。手稿后來輾轉流入倫敦舊貨店,以一先令的價格被未來的布克獎創(chuàng)辦人湯姆·馬施勒購得。他把這些故事拿給弗朗西斯·溫德姆,溫德姆指出了馬施勒未能意識到的一點:作者“弗吉尼亞·斯蒂芬”正是“弗吉尼亞·伍爾夫”。
然而,直到此次烏爾米拉在朗利特莊園檔案館發(fā)現(xiàn)稿件修訂版,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才決定以單行本形式完整出版,世界各地的讀者也才有機會看到它。
有學者在英國《獨立報》上進一步分析了《維奧萊特的一生》:它展示了伍爾夫如何在作品內部進行創(chuàng)作。書的開篇僅僅是烏爾米拉的簡短前言與人物表,而書后則附有大量伍爾夫修改內容的注解,細致到“用逗號替換分號”、“調整段落開頭”,甚至“將shrieked改為cried”……甚至連空白人名里的破折號數(shù)量,都體現(xiàn)了伍爾夫的幽默感與精密控制。
烏爾米拉也承擔了《維奧萊特的一生》的注釋工作。在她看來,新出版的《維奧萊特的一生》肯定可以加深我們對伍爾夫作為小說家、文化評論家和女性主義者的理解,“但我認為最好的一點是,它向我們展示了伍爾夫是非常有趣的一個人,她可以用一種由戲仿、夸張和幻想組成的幽默語言來寫作。”

伍爾夫 Photograph- Pictorial Press Ltd/Alamy
為無數(shù)人打開通往自由的門
伍爾夫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于1941年自殺身亡。在給丈夫倫納德的遺書中,她寫道:“我確信自己又要發(fā)瘋了。我覺得我們再也無法經(jīng)歷那樣可怕的時光了,這次我也康復不了了。我開始聽到各種聲音,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我現(xiàn)在似乎在做最好的選擇?!?/p>
寫完遺書后,她用石頭填滿口袋,步行至附近湍急的烏斯河(Ouse)。她的尸體于三周后被發(fā)現(xiàn),終年59歲。
“也許人們有一種固執(zhí)的傾向,將她誤標記為有自殺傾向的瘋女人,這種傾向可能在那些沒有讀過她作品的人身上表現(xiàn)得很明顯?!痹诮邮苊绹矎V播電視網(wǎng)采訪時,烏爾米拉說,“但我認為,她讀者眾多,遍布世界各地,大家喜歡她的作品,是因為其中充滿了生命力和美感,并且具有深刻的確定性。那些不愿意以任何方式束縛自己個性或思想的年輕人,非常容易接受伍爾夫給予他們的解放、思想自由和感知自由?!?/p>
《維奧萊特的一生》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在10月7日出版
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伍爾夫寫:“一個女人如果要寫小說,她就必須有錢,以及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
《一間自己的房間》本是基于兩篇講稿。1928年10月20日和26日,伍爾夫自倫敦兩次來劍橋大學就“女性與小說”一題發(fā)表演講。1929年3月,47歲的她將兩次演講合為一文,以《女性與小說》為題,發(fā)表在美國雜志《論壇》上。而此時,她的小說《奧蘭多》出版,為自己造了一座小樓,并在這里將《女性與小說》大加修改和擴充。
如今我們知道,早在她25歲那年,這個想法就已在心底成形。那時的她尚未出版小說,也尚未步入婚姻,仍在倫敦郊區(qū)的小屋中寫下這些既戲謔又真誠的故事。
這些故事之所以動人,不僅在于它們預示了未來的思想,更因為它們記錄了一個女性作家在成為“弗吉尼亞·伍爾夫”之前的自我練習——那些微小、細致、近乎孤獨的寫作實驗。
隨著《維奧萊特的一生》的出版,人們再次看到伍爾夫——她試著以文字,為自己,也為無數(shù)女性,打開通往自由的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