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進行國際中文教育?這次“未達預期”的教學實踐在大賽中奪冠
將中國文化、中文向國際傳授,“專業(yè)隊”是怎么做的?
華東師范大學學生黃景蘭記得,她在承擔5名美國留學生的《高階漢語II》教學工作時,設計了參觀三毛的創(chuàng)作者張樂平故居的文化體驗活動。然而,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興致不高,作業(yè)反饋也未達預期。在她放寬作業(yè)主題后,學生以City Walk的方式深入城市生活場景,與路人、咖啡館店主、廣場舞人群互動,并借助AI技術創(chuàng)作出富有感染力的跨文化視頻作業(yè),讓黃景蘭非常驚喜。
在10月18日至19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全國總決賽上,以黃景蘭為隊長的華東師大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3名中國學生和2名留學生(來自古巴和越南)組成“三毛尋蹤隊”,展示了這次“未達預期”的教學實踐,一舉奪得比賽冠軍。

華東師范大學“三毛尋蹤隊”獲冠軍。本文圖片均為 主辦方 供圖
“文化教學不應是單向輸出,而應尊重學生的認知邏輯與學習需求。我們堅信,中國故事的未來不在課堂,而在現(xiàn)實;不在口號,而在共情?!薄叭珜ほ欔牎钡年爢T們說,學生通過主動建構文化意義,展現(xiàn)出跨文化交流中“雙向奔赴”的力量。
在他們的文化活動課設計中,團隊關注“學生期待的文化體驗”以及教師在其中的角色,不斷完善自己的課程設計?!霸诠珗@相親角,留學生們了解了中國的家庭觀念。在景德鎮(zhèn)瓷器體驗中,他們認識到中國的工匠精神。在校園采訪中,他們理解了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婚戀觀?!?黃景蘭說,“看到學生們小紅書上的視頻增多,瀏覽量增加,我覺得他們已經成為了世界了解中國的眼睛?!?/p>
榮獲港澳賽區(qū)第一名的“穿越智者聯(lián)盟隊”由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專業(yè)的博士生寇慶佳、齊鳴、靳杰、劉婧妤組成,多數(shù)成員都有多年的海內外教學經歷。在分隔異國、進行線上中文教學的時期,團隊啟動“微鏡頭·大世界”計劃,通過教師自制生活Vlog,將中國日常生活場景,系統(tǒng)性地引入線上中文課堂。當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文化困惑,如不理解為何大家共用一口鍋吃火鍋時,老師立即化身“生活制片人”,用手機鏡頭第一視角拍攝相關主題的日常場景,比如完整記錄進入火鍋店、手機點餐、上菜、調蘸料的用餐過程,以及掃碼支付到使用公筷等真實生活場景,將抽象的文化知識轉化為可視、可感的情境內容。
“我們并未追求高精尖的技術,而是巧妙運用智能手機這類輕量化工具,讓手機鏡頭成為‘文化具象化的橋梁’。”隊長寇慶佳說,案例實施后,課堂氛圍發(fā)生顯著變化。師生之間也從“網友”變?yōu)楝F(xiàn)實中的朋友。在此過程中,團隊也認識到:“中文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一座‘情感橋’——能讓不同國家的人繞過刻板印象,看到彼此真實的生活。”

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總決賽現(xiàn)場。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組委會主任委員于天琪高度評價了大賽對推動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和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作用。她強調,國際中文教育承載著推動中文成為世界重要通用語言、促進文明互鑒與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她鼓勵青年學子厚植情懷、精進本領、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成長為既懂教學又擅研究的復合型人才。
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辦,大賽以“數(shù)智賦能教學,中文聯(lián)通世界”為主題。本屆大賽共吸引285所高校的3433名師生共組成854支隊伍報名參賽,共有176支隊伍獲獎,其中70支隊伍入圍全國總決賽。案例內容涵蓋City Walk城市漫游、中國畫“散點透視”教學法、教師自制生活Vlog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現(xiàn)漢語教學與生活場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傳播的深度融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