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fā)州:四面相繪地域美,歷史人文滿溢魅力

葉克飛
2025-10-23 09:56
來源:澎湃新聞
? 城市漫步 >
字號

2003年,上海與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fā)州正式結為友好市州關系。

布拉迪斯拉發(fā)州是斯洛伐克八個一級行政區(qū)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只有2053平方公里。它以布拉迪斯拉發(fā)市為中心,后者既是州首府,也是斯洛伐克首都。

作為高度城鎮(zhèn)化的地區(qū),布拉迪斯拉發(fā)州的60萬人口分布于這片狹小土地的73個城鎮(zhèn)中,其中以布拉迪斯拉發(fā)和佩濟諾克規(guī)模最大,集中了全州3/4人口。作為邊境州,它以摩拉瓦河與奧地利相連,又隔多瑙河與匈牙利相望。

相比斯洛伐克的其他州,布拉迪斯拉發(fā)州有更復雜的城鎮(zhèn)構成:首都布拉迪斯拉發(fā)是全國中心,也是歐洲小而美的宜居首都之一;佩濟諾克則代表“斯洛伐克大城市”的模樣;州內還不乏雖袖珍卻故事多多的文化名城,其中代表當屬莫德拉;還有一些重要地標,見證了斯洛伐克的歷史,也見證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屢屢出現在風光明信片上的德文城堡就是典型例子。

布拉迪斯拉發(fā)、佩濟諾克、莫德拉與德文城堡,可算是布拉迪斯拉發(fā)州的四種面相,共同描繪著這片小小土地上的美。

布拉迪斯拉發(fā):并非沒有存在感的首都

我曾三次到訪布拉迪斯拉發(fā),前兩次都沿著老城正面走上城堡山,繼而再兜回老城。第三次到訪時,我選擇從背面進入城堡山,感覺反而最為特別。

那次我所住的酒店位于總統(tǒng)府背后。斯洛伐克總統(tǒng)府是一座建于1760年的兩層白色洛可可式宮殿,原名格拉薩科維奇宮。音樂家海頓在擔任匈牙利王室宮廷樂長期間,常常來這里演奏。

總統(tǒng)府。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幾條道路在此交匯,恰好在總統(tǒng)府門前形成一個小廣場。人們在門前任意穿行,游客隔著欄桿對著里面拍照,也不會被喝止??偨y(tǒng)府后花園也對外開放,人們可隨意進出,坐在里面發(fā)一天呆也不會有人干涉。

總統(tǒng)府一帶的街區(qū)相當統(tǒng)一,看得出受到19世紀巴黎老城改造的影響,也以橫平豎直的街區(qū)、體量相對統(tǒng)一的奧斯曼建筑為主。沿著其中一條兩側停滿車子的岔路走進去,就可以拐入前往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背面的上坡路。

走在街頭,總能見到電車線和城堡

上坡路兩側的建筑松散闊落,相比緊湊密集的老城和總統(tǒng)府一帶,這里顯得極其清幽,坡度帶來的錯落感也讓人相當愜意。行至城堡,游客漸多。相比四四方方的城堡,更受歡迎的是城堡廣場的觀景臺區(qū)域。山下的布拉迪斯拉發(fā)并沒有布拉格、布達佩斯那樣的頂級顏值,甚至有些雜亂,但多瑙河兩岸的開闊疏朗,仍然展現著這座城市宜居的一面。

城堡望見的多瑙河景致

黃昏時,我再次漫步于布拉迪斯拉發(fā)老城街頭,道路兩旁遍布的巴洛克式建筑滿是滄桑,也有一些粉刷如新,漂亮的雕紋即使在逐漸暗淡的光線下仍美妙動人。

老城

著名的下水道工人雕塑“工作中的人”旁,仍聚集著大量游客,一個踩著小單車的幼童伸手去摸雕塑的帽子,場景只能用“萌化了”來形容。石板路的電車軌道上有老電車緩緩駛過,一副不追趕時光的樣子。1886年興建、采用新藝術風格的國家劇院,米白色墻身與精致雕飾沐浴在夕陽下……這一切都打著斯洛伐克的烙印。即使有人認為這個國家缺乏存在感,但我知道,斯洛伐克人自己不會這樣認為。

“工作中的人”雕塑

孩子摸雕塑的帽子 

布拉迪斯拉發(fā)這個名字僅有百余年歷史,正式定名于1919年。在此之前,它一直叫做普萊斯堡。位于斯洛伐克邊境的它是少有的邊境首都,與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構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距離維也納僅60公里,距離布達佩斯也只有100多公里。

布拉迪斯拉發(fā)的人類居住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公元1世紀到4世紀之間,它長期作為羅馬帝國邊境體系的一部分。公元9世紀,布拉迪斯拉發(fā)是大摩拉維亞王國的政治、軍事和宗教中心。10世紀時,它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

古羅馬時代的防御工事,早已湮滅于歷史的風沙中。當年的高地上,如今矗立著在城中每個角落都可以抬頭看到的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城堡被戲稱為“倒過來的桌子”,因為它是一座四方城堡,城堡廣場就是桌面,而四角塔樓則是四個桌腳。

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

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一角

山下最雄偉的建筑是圣馬丁主教座堂,外觀至今仍保留著典型的哥特式風格,始建于13世紀,工期歷時兩個世紀,1452年正式落成,因內部有圣馬丁雕像而得名。

圣馬丁主教座堂一角

教堂側面建筑旁有一片小草地,人們在草地旁的長椅上坐著聊天、看書,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一個帥氣男孩在兩個小女孩面前耍帥,看似收效不錯。教堂背后的斜坡廣場以鵝卵石鋪地,環(huán)繞一圈低矮的老建筑。一棟黃色外墻小樓下有兩個對坐的年輕女子,一個彈吉他,一個輕吟淺唱。我順手拍了張照片,得到的是二人的燦爛笑容和友好點頭。

教堂邊草地上嬉戲的孩子

圣馬丁教堂旁唱歌的女孩

沒多遠便可到達老市政廳廣場。老市政廳建于1421年,最初用于防御,12世紀時曾是市長住宅的一部分。1805年,率軍圍攻布拉迪斯拉發(fā)的拿破侖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在此簽訂《普萊斯堡和約》。

廣場有一座軍人雕像,頭戴深檐軍帽,身穿軍大衣,躬身伏在長椅上,笑著望向來往行人。因為個頭不高,許多人認為它就是拿破侖。但實際上,它是一位法軍士兵。因為太迷戀布拉迪斯拉發(fā),所以不想離去,便永遠留在了廣場上。

并非拿破侖的雕像

老城遍布各種雕像,最著名的當屬“工作中的人”,它“偷偷摸摸”呆在人行道邊,只露著戴頭盔的腦袋,正從沙井蓋處爬出來,神態(tài)悠然自得,還帶著一絲微笑。

相比這些藝術雕塑,我倒是更喜歡位于霍維茲多斯拉夫廣場上的安徒生雕塑。1841年,安徒生曾拜訪布拉迪斯拉發(fā),當地人問他是否會創(chuàng)作一部與這座城市有關的童話,他的回答是:“沒有必要,因為這座城市本身已經是一個童話?!?/p>

老城雕像

圣馬丁主教座堂旁的老城精美建筑

佩濟諾克:斯洛伐克的“大城市”

距離布拉迪斯拉發(fā)只有20公里的佩濟諾克,是布拉迪斯拉發(fā)州的第二大城市。當然,“大”只是相對斯洛伐克的體量而言,2.4萬人口、72.76平方公里的面積,主城區(qū)步行便能走上一圈。

我停車處已接近市郊,但距離老城核心地帶不過十幾分鐘腳程。路邊是16世紀上半葉興建的圣三一教堂,層層疊疊的坡頂如積木般拼搭。馬路對面是一棟新修復的公寓住宅,沿街角弧線而建。新式住宅與古樸教堂的相對,恰恰也是佩濟諾克的城市氣質。

圣三一教堂

街角的公寓住宅

幾十米外還有一道斑駁的古城墻,當地消防局建筑與古城墻相連。主建筑上方是巴洛克式對稱山墻,消防車庫旁有一座高聳的紅磚鐘樓,四面鐘下是四面長條玻璃窗的觀察屋,這座昔日的望火樓,曾長年守護城市安全。

路邊的古樸消防局

我的第一個探訪目標是百余米外的佩濟諾克城堡。1208年,佩濟諾克這一地名首次見于文字資料,14世紀發(fā)展為城鎮(zhèn),當時掌控此地的斯瓦蒂尤爾伯爵家族在當地大力推動葡萄種植。此后幾個世紀,佩濟諾克徹底從最初的采礦定居點轉型為葡萄種植地區(qū),1647年更是獲得自由皇家城鎮(zhèn)的權利。17和18世紀,依靠優(yōu)質葡萄酒的生產,佩濟諾克步入繁榮,成為當時匈牙利王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佩濟諾克城堡

佩濟諾克城堡內部庭院

佩濟諾克城堡與城鎮(zhèn)發(fā)展史幾乎同步。它最初是水上城堡,1271年之前就已存在,四周被護城河圍繞。1575 年,城堡開啟修復工作,奠定如今可見的文藝復興式外觀。17世紀,城堡一度廢棄。19世紀的修復使得城堡更像一座豪宅,防御特征漸漸削弱,城堡周圍的花園也被精心修飾為英式花園,但最初的水上城堡形式始終未變。

2019年,城堡的立面和內部都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建,一部分被改建為酒店。我到訪時,城堡外墻光鮮,側翼角樓圓滾滾地頗為可愛,有酒店客人拖著行李箱出入。

從城堡向著老城一座座教堂塔樓的方向前行,一路可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寧靜街區(qū),商店散落于道路兩側,間中有舊日大宅邸傲立。佩濟諾克在19世紀開啟工業(yè)化,建起了匈牙利王國第一家硫酸廠,還建起大型磚廠。此外,當地金礦也在中世紀后再度恢復開采,加上鐵路開通,更凸顯佩濟諾克作為葡萄酒產區(qū)和工業(yè)城市的地位。

街邊舊時建筑

網格狀的街區(qū),大量精巧的市民階層歷史建筑,都展現了佩濟諾克的迷人一面,一座座教堂塔樓則是城市最顯眼的坐標。

1280年建成的圣母升天教堂歷經多次整修和改建,至今保留著15世紀的晚期哥特式特征,又兼容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元素。教堂的白色外墻相當光鮮,是本世紀初修復的成果。1754年由布拉迪斯拉發(fā)雕塑家亞當·斯坦馬斯勒創(chuàng)作的主祭壇至今仍存。相比教堂內部,我更喜歡的是庭院,雕像沉靜,樹木遮天,旁邊還有個酒莊。

圣母升天教堂塔樓

圣母升天教堂旁的酒莊一角

同樣高聳于老城的還有1659年修建的主顯圣容教堂,緊鄰市政廳廣場。1655年,福音派掌控佩濟諾克市政,決定在舊市政廳原址上興建主顯圣容教堂。市政廳建于17世紀中葉,在主顯圣容教堂興建之前完工,采用文藝復興風格。這座建筑還設有餐廳、酒吧和游客中心,佩濟諾克博物館也在這里。

主顯圣容教堂

市政廳街角,市政廳一部分被辟為餐廳和博物館

20世紀上半葉,佩濟諾克陷入衰落。至于衰落原因,除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沖擊和葡萄產量的下降之外,研究者還歸咎于行政指令的錯誤——當局“不合邏輯地”讓臨近的莫德拉取代佩濟諾克成為區(qū)域的行政中心。

兩年后,我再次經過這一區(qū)域,專門去看了看“不合邏輯成為行政中心”的莫德拉。

莫德拉:這里有酷似青島扎啤的散裝葡萄酒

在2025年春節(jié)期間到訪莫德拉之前,我對這座中文網絡上罕有資料的小城只有兩點細微認知:一是它曾取代佩濟諾克成為區(qū)域行政中心,二是偶然發(fā)現國內有電商平臺出售來自莫德拉的葡萄酒。

莫德拉面積只有49.62平方公里,一條帶坡度的長街穿過整個城鎮(zhèn),長街遷就建筑,偶有寬窄,其中最寬一處恰好在長街腹地,形成街心廣場。將這條街走上一圈,就走遍了莫德拉的中心區(qū)。

莫德拉的人居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公元9至10世紀的大摩拉維亞國時代形成城鎮(zhèn)。1158年,它首見于文字記載。最早的葡萄園種植可以追溯到1321年,1361年獲得城鎮(zhèn)權,1607年成為自由皇家城鎮(zhèn)。自17世紀以來,莫德拉一直是斯洛伐克地區(qū)重要的手工藝中心之一,始于19世紀的陶瓷工業(yè)和琺瑯石生產尤為知名。

站在長街上,循著坡度望向不遠處的山坡,便可見到大片葡萄田。莫德拉曾有三座城門,遍布葡萄田的山坡則是可依靠的屏障。高矮各異的坡頂建筑立于長街兩側,都是舊日手工作坊與民宅,如今依然保持著精巧格局。

長街遠方的山坡上可見到葡萄田

因為街心廣場位于長街腹地,就像長街凸出的“肚腩”,所以我第一眼見到就將之起名為“大肚子廣場”。1873年到1876年間興建的圣史蒂芬國王教堂立于廣場旁,黃墻紅瓦,頂端有洋蔥頭式塔尖。不過更吸引我的是下坡路上兩座并排而立的教堂尖塔,從集市廣場步行前往,不過兩百米距離,可這來回四百多米的短短行程,街道兩側居然給了我一連串驚喜。

并排的兩座教堂中,土黃色墻身、塔尖方正、帶有文藝復興式樣的那座,是奧格斯堡福音派教會于1714年所建的教堂,因為奧格斯堡是德國城市,所以當地人也稱之為德國教會教堂??雌饋砉艠闱逖诺乃鋵嵏懳蚁矚g,可惜大門緊閉,無緣入內。

兩座教堂側面,左側為德國教會教堂

另一座比德國教會教堂僅僅“小一歲”,1715年興建,名為使徒彼得和保羅福音派教堂,當地人稱斯洛伐克教堂。步入其中,白色墻壁和拱頂相當簡潔。一側走廊擺滿畫架,五顏六色,本以為是當地孩子的畫作展覽,走近才發(fā)現并非紙質畫作,而是非常復雜的編織畫。每幅畫都有主題,或是會議,或是城市景致,或是群像,或是戰(zhàn)爭場面。工作人員告訴我,編織畫是當地信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主題是福音教會在斯洛伐克的歷史。

兩座教堂前的長街,中間辟為花壇與綠地,一座圓滾滾的紅黃相間的小教堂位于街心,它建于1740年,名為圣母無染原罪小教堂,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極其可愛。綠地上還擺著載有酒桶的木推車等裝飾,提醒我這里是產酒區(qū)。

街心的酒桶車裝飾

斯洛伐克葡萄酒實力大于名氣。它的地理和氣候在中歐地區(qū)相當獨特,因此貢獻了不少相當獨特的葡萄雜交品種,莫德拉更是喀爾巴阡山脈最重要的產區(qū)之一。

長街上就有莫德拉酒莊的門店,內部陳設極為簡單,幾個木酒桶擺在一側,桶頂充當展示柜,擺著各式在售的葡萄酒。挑了兩支酒,買單后正要離去,卻見到角落里的三個金屬酒桶,下端有水龍頭裝置。

像青島扎啤的散裝新鮮葡萄酒

看我端詳金屬酒桶,店員立刻笑著建議我現場來一杯,這是當地的散裝新鮮葡萄酒。店里可以提供塑料水瓶裝酒帶走,當地人也會自帶容器前來買酒。這立刻讓我想起小時候天天都能在街頭見到的青島扎啤,所謂扎啤,就是當地啤酒廠生產的新鮮散裝啤酒,也是裝在這樣的酒桶中,當地人用塑料袋裝酒帶回家。莫德拉的散裝新鮮葡萄酒可算異“酒”同工,相當有趣。

教堂里的編織畫、酒莊里的散裝葡萄酒,都帶著舊日的手工業(yè)氣息,也讓莫德拉仿佛留在過去。當然,這寧靜也不免有代價。19世紀40年代,正是因為要維護城鎮(zhèn)的寧靜,當地拒絕讓布拉迪斯拉發(fā)至特爾納瓦的鐵路穿越城鎮(zhèn)。這當然是“錯過發(fā)展機遇”,但當地人真的在乎嗎?顯然不會。

德文城堡:一個國家的地標

站在德文城堡最高處的觀景臺,眼前的多瑙河和摩拉瓦河靜靜實現交匯,可以見到斯洛伐克與奧地利的邊境。極低又極厚的云層,雖然沒有藍天白云帶來的澄澈感,卻與眼前河流色調相近,在遠方融為一體。

多瑙河與摩拉瓦河在城堡下交匯

腳下的德文城堡,雖然大多數地方只剩斷垣殘壁,但仍極具氣勢,雄踞于山坡之上。在有“千堡之國”之稱的斯洛伐克,德文城堡的顏值遠非最高,但卻是最常見于風光明信片的斯洛伐克城堡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地標。

城堡

如今的德文城堡一帶異常安靜,延綿山谷中,散落著村落民居。公路在山間蜿蜒,臨近城堡一帶有緞帶般的人行步道,有人正在閑適地遛狗。

離城堡越近,越需抬頭仰望,斷垣殘壁與大片草坡形成了奇妙的天地蒼茫感。但步入城堡,就會發(fā)現這里的修復工作已近極致。它并沒有破壞城堡剩余結構和自然景觀,而是極力讓修復不著痕跡。

德文城堡的前身是凱爾特人和羅馬人興建的木構防御要塞,在大摩拉維亞王國時期曾作為中心集結周邊城鎮(zhèn)。在后來與奧斯曼帝國的戰(zhàn)爭中,德文城堡的防御工事得到加固,也從未被敵軍占領。不過在奧斯曼帝國不再為患后,德文城堡失去邊境堡壘的作用,轉為私人所有。

1809年,拿破侖軍隊進攻布拉迪斯拉發(fā)(即普雷斯堡圍城戰(zhàn)),德文城堡也因潛在軍事威脅被拿破侖軍隊摧毀。1961年被列為國家歷史遺產后,修復工作陸續(xù)進行。

城堡占地達6公頃,分為下城堡、中城堡和上城堡,涵蓋羅馬、大摩拉維亞王國、哈布斯堡王朝等時期的建筑遺跡。跟隨鋪好的步道,就可走遍整座城堡,舊時的雄偉莊嚴奢靡,統(tǒng)統(tǒng)都可在斷垣殘壁中隱現。

城堡內部

少女塔

最顯眼的建筑當數少女塔,它實際上是立于巖石上的瞭望塔,如今仍可見昔日輪廓,也是極佳的觀景臺。只是因為傳言有失戀少女在此跳崖輕生,才得少女塔之名。

二戰(zhàn)后,德文城堡曾是鐵幕的一部分,周邊都是軍事禁區(qū),設有瞭望塔和電網。這是因為德文城堡地處邊境,臨近屬于西方陣營的奧地利,所以在冷戰(zhàn)期間,它就像柏林墻一樣,成為冷戰(zhàn)鐵幕的一部分。

舊時城墻

如今已是歐盟和申根區(qū)一分子的斯洛伐克,與奧地利再無邊境管制,兩國民眾暢通無阻,就像其他申根區(qū)國家一樣。曾見證無數歷史,經歷過專制、戰(zhàn)爭和鐵幕的德文城堡,也見證了今日的安寧。

    責任編輯:董懌翎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