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闖入諾獎得主拉斯洛的文學宇宙

北京|王朝的中葉困境與周期感知——《積弊》研讀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
地點:海淀區(qū)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主講人:孫明(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長聘副教授)
《積弊:清朝的中葉困境與周期感知》一書講述的,是清王朝大廈將傾之前政治思想史領域的中葉往事,在種種改變都無濟于事的情況下,直面皇帝和經(jīng)世官僚的焦慮時刻。作為“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一環(huán),清中期國家內(nèi)部的種種危機與應對,也相當程度上預示了王朝周期特殊時刻的最終到來。本次文研讀書邀請清史、思想史青年學者,圍繞清代中晚期史的意義、“制度與風俗”視角、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等議題進行討論。

北京|中國電動汽車產(chǎn)業(yè)為何崛起?——《電車之心:中國動力電池傳》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北路27號嘉銘中心A座B1層中信書店
嘉賓:楊璐(記者)、張從志(記者)、墨柯(真鋰研究創(chuàng)始人、總裁)
電動車到底怎么選?冬天續(xù)航為何“腰斬”?快充真的傷電池嗎?更安全、更耐用的固態(tài)電池什么時候能上車?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藏在電動車的“心臟”——動力電池里?!峨娷囍模褐袊鴦恿﹄姵貍鳌酚伞度?lián)生活周刊》資深記者楊璐、張從志執(zhí)筆,他們深入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等企業(yè)一線,采訪核心人物,探訪隱秘車間,記錄了中國動力電池從“手工作坊”到“燈塔工廠”的逆襲之路。10月25日,中信書店邀你來到現(xiàn)場,一起聊聊:中國電池企業(yè)如何做到“不起火、長續(xù)航”?下一代電池技術(shù)路在何方?我們普通人該如何選車、用車、讀懂電池?

北京|穿越時空的對話:二戰(zhàn)危城八十年——《二戰(zhàn)危城蒙太奇》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海淀區(qū)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嘉賓:陸大鵬(世界史研究者、譯者)、張向榮(作家、書評人)
《二戰(zhàn)危城蒙太奇》以“游記+歷史”的復合視角,用電影“蒙太奇”式的創(chuàng)新手法,打破傳統(tǒng)二戰(zhàn)敘事,創(chuàng)造出“一腳踩在歷史,一腳踩在現(xiàn)實”的閱讀張力。10月25日,本書作者陸大鵬將攜新書,與書評人張向榮一同啟程,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錯中,完成這場跨越八十年的對話。

北京|是凡人,也是傳奇——《平原上的摩西》《獵人》新書沙龍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qū)光華路5號院1號樓二樓建投書局
嘉賓:雙雪濤(作家)、小奇(脫口秀演員、喜劇編?。?、張?zhí)O(非虛構(gòu)寫作者、播客主播)
從《平原上的摩西》到《獵人》,小說家雙雪濤的書寫從東北故鄉(xiāng)到更遼闊的時空,從現(xiàn)實到奇想異世界,他捕捉想象的云彩,狩獵世界的心臟,帶我們沖出平庸日常,進入奇妙幻境。在他的小說世界,現(xiàn)實與夢境模糊了邊界,凡人與傳奇本就是一體。10月25日,《平原上的摩西》《獵人》新書沙龍邀請小說家雙雪濤和脫口秀演員小奇、非虛構(gòu)寫作者張?zhí)O一起展開對談,聊聊文學與生活,分享那些屬于凡人的傳奇時刻。

北京|如何在研習古典中成為你自己?——《古典的別擇》新書分享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海淀區(qū)成府路28號五道口購物中心四層萬圣·優(yōu)盛閱讀空間
嘉賓:張?。◤偷┐髮W歷史學系西方古典學教授)、劉淳(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
在后《以學術(shù)為業(yè)》時代,學術(shù)研究,尤其是古典研究還能成為安身立命的事業(yè)嗎?更寬泛地說,閱讀研習古典,還能與自我和生命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嗎?10月25日,我們邀請到《古典的別擇》作者、復旦大學古典學教授張巍,以及北京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同時也是《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的譯者劉淳,從自身求學、研究道路出發(fā),就上述問題展開對談。

北京|中法之間:年輕人的思想與實踐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45-17:15
地點:門頭溝區(qū)潭柘寺鎮(zhèn)檀谷慢閃公園·一鑒方塘
嘉賓:愛德華·路易(作家)、吳琦(《單讀》主編、播客主播)
在世界的兩端,年輕人都面臨相似的困惑與追問:階層的固化、身份的掙扎、未來的迷惘。法國作家愛德華·路易,以犀利的文字直面階級與社會不公,成為歐洲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聲音之一,而《單讀》主編吳琦,也長期關(guān)注中國年輕一代的精神現(xiàn)實與寫作可能。當他們相遇,一場跨越國界的對話將展開:年輕人的思想在中法之間如何呼應?文學如何回應來自現(xiàn)實的痛感?思想的可能性,又如何在語言與敘事中生長?這是一次關(guān)于青春與未來的談話,希望再次從文學和思想中汲取力量。

北京|禮尚往來:《三禮入門》新書對談
時間:10月25日(周六)16:00-17:30
地點:朝陽區(qū)北苑路98號院1號樓DT51三樓RENDEZ-VOUS
嘉賓:王鍔(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漆永祥(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面對他者,是人類的一個永恒處境。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成了某種本質(zhì)性的東西。如何面對自身之外的他人,古人曾經(jīng)做過長久而又系統(tǒng)的思考,在中國古代,這些思索被冠以一個字——“禮”,先秦兩漢時期逐漸編織為三部經(jīng)典文本——《周禮》《儀禮》《禮記》。南京師范大學王鍔教授從基本的文本問題出發(fā),梳理出一段屬于我們的書籍史、思想史,推出新著《三禮入門》,以展現(xiàn)古代社會常識,透視傳統(tǒng)精神的內(nèi)核,幫助讀者深層次理解古代中國。10月25日,我們邀請到了王鍔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漆永祥,做客DT51,一起來聊聊“禮學”。

北京|愛欲、孤獨與救贖——茨威格和他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時間:10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北路27號嘉銘中心A座B1中信書店
嘉賓:姜乙(譯者)、黃燎宇(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教授)
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被稱作“靈魂的獵手”,以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與優(yōu)雅的文筆,打動了國內(nèi)外無數(shù)讀者。《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是茨威格最負盛名的小說之一,短短一日的故事,濃縮了一位女性一生的激情與悔恨。德語譯者姜乙用優(yōu)雅、精準、富于詩意的筆調(diào),讓這部被余華與高爾基高度贊譽的經(jīng)典名篇在中文世界煥發(fā)新生。10月26日下午,我們將邀請姜乙與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教授黃燎宇展開對談——從德語文學的魅力,到女性的精神困境;從“美好年代”的迷夢,到當下的自我覺醒。

北京|左宗棠的修身與許國——劉江華著《孤勇:左宗棠新傳》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4:00
地點:海淀區(qū)吳家場路31號壹等書房
主講人:劉江華(近代史學者、作家、媒體人)
《孤勇:左宗棠新傳 》不僅是一部嚴謹可信的傳記,更是一次走近復雜時代與復雜人物的深度嘗試。根據(jù)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清宮檔案等權(quán)威史料,作者考證了不少與左宗棠有關(guān)的史實。10月26日下午,本書作者劉江華將蒞臨壹等書房,與讀者分享左宗棠的傳奇人生。

北京|從杜尚到三萬年藝術(shù)史:拆解人心與藝術(shù)的密碼
時間:10月26日(周日)14:30
地點:朝陽區(qū)光華路5號院1號樓二樓建投書局
嘉賓:王瑞蕓(西方藝術(shù)史學者、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員)、李婷婷(藝術(shù)家)、許曉丹(媒體人)
當杜尚將小便池命名為《泉》,他不僅顛覆了藝術(shù)的定義,更埋下了理解西方藝術(shù)演變的關(guān)鍵線索。本周日,深耕杜尚研究數(shù)十年的藝術(shù)史大家王瑞蕓將攜重磅新作《西方藝術(shù)三萬年》蒞臨讀書會,以杜尚為鑰匙,為我們打開橫跨三萬年的藝術(shù)時空大門。

北京|百草奮興,群生消息——賈平凹最新長篇筆記體小說《消息》新書發(fā)布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東城區(qū)安定門外大街地壇公園神庫·方澤軒文博中心
嘉賓:賈平凹(作家)、邱華棟(作家、評論家)、潘凱雄(評論家)、劉瓊(《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評論家)
當文學扎根大地,便會生長出最動人的“消息”。著名作家賈平凹跨越四省十縣三十村寨的采風之作——最新長篇筆記體小說《消息》,近日正式推出!10月26日,我們誠邀您親臨現(xiàn)場,與作者面對面,解鎖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感受文學與現(xiàn)實碰撞的火花。

北京|王維的來處與歸處——《王維十五日談》北京線下首發(fā)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30
地點:西城區(qū)西長安街17號北京圖書大廈一層共享空間
嘉賓:李讓眉(詩人、作家、詩詞研究者)、張向榮(作家、書評人)、曼仔(人文藝術(shù)博主)
王維,也許是唐代大詩人中我們“最為熟悉的陌生人”。王維的真實面容一直被湮沒在世家公子、美少年、音樂家、詩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些固化標簽之中。10月26日下午,青年詩人、作家李讓眉將攜新書《王維十五日談》,與文史類青年作家張向榮,人文藝術(shù)博主、撰稿人曼仔,共同做客北京圖書大廈,以詩人之眼關(guān)照王維詩獨特的妙處,用十五篇漫談追尋王維,還原王維的人生境遇與精神世界。

上海|1789,激情、分裂與再生:鍛造新世界的法蘭西風格
時間:10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qū)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高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榮休教授)、鄭詩亮(《澎湃新聞》“半卷書”工作室主理人、播客主播)
1789年,不是一個遙遠的故事,它是我們理解今日世界的一把鑰匙,也是審視當下自身處境的一面鏡子。10月24日晚,我們邀請到了《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作者、北京大學法國史學者高毅教授與《澎湃新聞》“半卷書”工作室主理人鄭詩亮共同探討大革命時期鍛造新世界的法蘭西風格,在歷史的坐標中,找尋自己的定位。

上海|留下我們守護那日漸消退的勇氣——顧彬詩歌分享會
時間:10月24日(周五)19:00-20:30
地點:黃浦區(qū)皋蘭路16號思南書局·詩歌店
嘉賓:沃爾夫?qū)?顧彬(詩人、漢學家、翻譯家、作家)、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德國著名漢學家沃爾夫?qū)ゎ櫛颍╓olfgang Kubin),也是一名詩人。他的詩往往形式嚴謹,意象豐富,富于哲思和智慧。每一首都如同一件能同時折射德語冷峻與漢語幽微的光學儀器。10月24日晚,顧彬與胡桑將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共同探討顧彬詩歌中的意象、倫理、記憶和思想。

上海|當人類遇見AI:藝術(shù)何為?
時間:10月25日(周六)13:30-15:30
地點:黃浦區(qū)威海路48號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shù)館5F多媒體室
嘉賓:余明鋒(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藍星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青年副研究員)、趙潤東(藝術(shù)家)
在人工智能日益滲透生活的今天,我們不僅目睹了技術(shù)對創(chuàng)作方式的革新,更面臨一場關(guān)于藝術(shù)本質(zhì)的深層叩問。當AI能夠模仿甚至超越人類的某些創(chuàng)造性行為時,我們是否正在經(jīng)歷一場藝術(shù)觀念的歷史性轉(zhuǎn)變?藝術(shù)是否依然屬于“人類專屬”的精神領地?人類是否會對AI產(chǎn)生真實的情感投射?這些問題,已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想象,而是每一位當代創(chuàng)作者、思考者與觀看者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為深入探討這一時代命題,我們特邀跨界專家學者與藝術(shù)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AI時代下的藝術(shù)何為。分享會將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反思,并觀察藝術(shù)家如何將算法作為共同創(chuàng)作者乃至核心敘述者,在這些新型關(guān)系的邊界進行探索與批判,挑戰(zhàn)我們關(guān)于情感、創(chuàng)造力乃至生命本質(zhì)的固有認知。

上海|老子的無為思想及其影響
時間:10月25日(周六)13:30-15:00
地點:黃浦區(qū)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4樓博雅苑
主講人:陳徽(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
作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對后世影響深遠,“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等理念,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語言。然而,《老子》文本語言凝練、義理幽微,加之傳世版本中存在諸多訛誤,導致后人對其解讀常有偏差。幸賴“地不愛寶”,多種《老子》出土文獻相繼問世,為人們窺見古本《老子》的原貌提供了可能。陳徽教授充分運用這些出土文獻,以訓詁與義理并重的方式,深入解讀了“無為”概念的多重內(nèi)涵、具體表現(xiàn)及其深遠的思想影響。10月25日,他將做客上海古籍書店,為讀者講解老子的無為思想及其影響,啟迪人生智慧。

上海|一粒光的希望:女性在生育選擇之中的平衡與妥協(xié)——《種下一粒光》圖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3:30-15:00
地點:虹口區(qū)大連路1375號和平書院·少兒館B1多功能區(qū)
嘉賓:唐榮欣(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副主任醫(yī)師)、沈洋(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經(jīng)濟與社會政策系副教授)、李乃清(媒體人)
對許多女性而言,生育從來不是簡單的“是”或“否”,而是一場漫長而隱秘的平衡——在個人理想與社會期待之間,在身體自主與血脈延續(xù)之間,在“此刻的我”與“可能成為母親的我”之間。這份平衡的背后,是無數(shù)微小卻沉重的妥協(xié)。這是屬于這個時代的女性困境,也是人類延續(xù)千年的命題在個體身上的當代回響。10月25日下午,《種下一粒光》第二場線下圖書分享會將于和平書院舉行。屆時,圖書作者唐榮欣將親臨現(xiàn)場,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經(jīng)濟與社會政策系副教授沈洋、資深媒體人李乃清將作為嘉賓參與對談。讀者將有機會與醫(yī)生、學者、媒體人面對面,共同開啟一場關(guān)于生命、希望與愛的深度探討。

上海|糖做的城市下著銅的雨——倪湛舸《銅與糖》新書發(fā)布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qū)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倪湛舸(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宗教與文化系教授、作家)、張怡微(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作家)
詩人倪湛舸在《銅與糖》中挑戰(zhàn)全新的詩歌形式,以“皮埃爾和艾琳娜”系列為核心,構(gòu)建了一部凡人命運史詩。倪湛舸的語言直抵人心,充滿生命的滄桑感與情感變化的微妙層次,她首次將詩歌創(chuàng)作原動力與克蘇魯神話相連——源于恐懼,歸于與虛無的和解。書中,青年藝術(shù)家黃家馨創(chuàng)作的裝置藝術(shù)插圖契合主題意象,散落書中,為典雅精裝賦予獨特的閱讀體驗,邀請讀者一同探索這場關(guān)于愛、喪失、災難與新生的深邃詩境。

上海|《漢書》:一部“政治正確”的書?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15:30
地點:黃浦區(qū)福州路424號藝術(shù)書坊3樓
主講人:馬孟龍(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在中國古代,《漢書》的影響要遠遠超越《史記》。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東漢以后人們普遍認為《漢書》的政治立場要比《史記》更為“正確”。如何理解《漢書》的政治正確性?相比于《史記》,《漢書》的“政治正確”體現(xiàn)在哪里?《漢書》的政治正確是否意味著它是一部全面維護西漢王朝的書?10月25日,復旦大學馬孟龍教授將向小讀者們一一作答。

上海|德國如何書寫中國?——“中國話語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5樓研討室5-03
嘉賓:魏育青(復旦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教授)、吳建廣(同濟大學德語系教授)、張帆(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教授)、高鴿(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陳雨田(華東理工大學德語系講師)、徐冠群(上海應用技術(shù)大學應用德語系講師)
當?shù)聡暯怯鲆娭袊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本場分享會將聚焦“中國話語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的最新研究著作《新世紀德語游記中的絲路風景與中國敘事》與《當代德國猶太流亡記憶與中國敘事》,特邀主編、作者及德國文學研究權(quán)威專家魏育青教授、吳建廣教授來到現(xiàn)場分享,深度挖掘德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帶你解析德國作家眼中的中國文化符號,解讀中德文學交流的歷史脈絡與當代意義。

上海|葡萄牙、西班牙的大航海與16-17世紀的東亞海域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B1放映廳(藍廳)
主講人:董少新(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員)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開啟的歐洲大航海是世界歷史的里程碑事件,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全球化時代。16世紀以后,伊比利亞兩國先后進入東亞海域,在馬六甲、馬尼拉、澳門、長崎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居留地,逐漸打破了該海域傳統(tǒng)的貿(mào)易體系,并將該體系拓展至全球貿(mào)易體系之中。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東來,使東亞海域的情勢進一步復雜化,不僅沖擊了葡、西兩國在東亞海域的地位,而且使東南亞進一步殖民地化。本次講座將集中講述16-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進入東亞海域后帶來的變化,并嘗試對世界近代化進程中東亞海域的作用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上海|十字路口的中國:晚清危局下的命運與求索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楊浦區(qū)民府路678號新江灣廣場T1一層中信書店
嘉賓:雷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金光耀(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一個龐大的帝國為何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在通往“現(xiàn)代”的十字路口,中國為何步履蹣跚,最終與和平轉(zhuǎn)型的機遇失之交臂?《帝國斜陽:細說晚清七十年》一書,正是對這一歷史命題的深入回應。10月25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金光耀,將圍繞《帝國斜陽:細說晚清七十年》一書展開對談,帶領我們重返晚清歷史現(xiàn)場,審視當時清王朝的困境與抉擇,為當下與未來提供歷史鏡鑒。

上海|人類未來的無限可能——《AI文明史·前史》新書分享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虹口區(qū)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4樓傳記圖書館
嘉賓:劉擎(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張笑宇(科技史學者)、維舟(作家、書評人)
新銳科技史學者張笑宇,繼“文明三部曲”之后,帶來了全新作品《AI文明史·前史》。在書中,張笑宇推演了AI對人類未來的沖擊,但與許多陷入技術(shù)悲觀論的人文學者不同,他在AI的挑戰(zhàn)中發(fā)現(xiàn)了新希望。10月25日,我們邀請張笑宇與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作家、書評人維舟,共同探尋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在智能革命重塑世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文明、定義人性、構(gòu)想未來?

上海|一種善解數(shù)學家之意的數(shù)學哲學——《數(shù)學哲學講義》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楊浦區(qū)政學路158號B+樓朵云書院·復旦管院店
嘉賓:郝兆寬(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單芃舒(復旦大學邏輯學博士)、楊睿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數(shù)學哲學的目的何在?數(shù)學哲學的爭論中何事要緊?哲學家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盡相同。而各種不同的數(shù)學哲學,能引導我們看向更有意義的數(shù)學問題,或成果更豐碩的數(shù)學研究路徑。《數(shù)學哲學講義》中呈現(xiàn)的正是一種全新風格的數(shù)學哲學。10月25日,在朵云書院·復旦管院店,《數(shù)學哲學講義》譯者郝兆寬、單芃舒,將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楊睿之一起,圍繞新書共談該書翻譯的過程和動機,以及數(shù)學哲學這一特殊學科的現(xiàn)狀、數(shù)學為什么需要哲學、哲學又為什么需要數(shù)學等問題。

上海|情緒暴風雨:讀懂自己,拒絕內(nèi)耗,擁抱成長——《答非所問?可能思維“生病”了》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16:30
地點:浦東新區(qū)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云書院
嘉賓:謝斌(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李冠軍(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張勁松(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喬穎(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
非黑即白,災難化想象,情緒化推理,應該思維。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這些思維誤區(qū)?這些隱藏在思維中的小陷阱,正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行為。拒絕精神內(nèi)耗,擁抱自我成長,愿你我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10月25日,在朵云書院·旗艦店,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謝斌、李冠軍、喬穎,上海交大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張勁松,將從新書《答非所問?可能思維“生病”了》出發(fā),圍繞成人和兒童的心理困擾,展開對談,讀懂情緒背后的信號,拒絕精神內(nèi)耗,擁抱自我成長。

上海|《形而上學》:西方哲學的奠基之作
時間:10月26日(周日)9:30
地點:徐匯區(qū)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上??萍即髮W人文科學研究院創(chuàng)院院長)
《形而上學》是西方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所有學習和研究西方哲學的人的必讀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確立了西方哲學的基本論述方式,討論了數(shù)十個西方哲學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至今仍是西方哲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形而上學》體大思精,其討論的主題超越了時代,也超越了人類文化的差異,是一切研究哲學者必須認真研究的著作。

上海|《社會史:理論與實踐》(增訂版)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0:00-12: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qū)
主講人:景德祥(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社會史》是德國著名歷史學家于爾根·科卡的重要文集,收錄十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學術(shù)論文和演講稿,并附重要學術(shù)訪談、回顧和主要社會史著作目錄。增訂版在初版基礎上作了必要修訂,并增補了幾篇作者2006年以來發(fā)表的論文與演講。

上海|《古文觀止》中的《史記》選讀
時間:10月26日(周日)14:00-15:30
地點:黃浦區(qū)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4樓博雅苑
主講人:伋升彪(媒體人)
在《古文觀止》的卷五部分,吳楚材、吳調(diào)侯從《史記》中編選了十四篇內(nèi)容,另有一篇司馬遷所寫《報任少卿書》,可見自古至今,人們都是非常重視對于《史記》這部典籍的閱讀的。10月26日,少兒國學課堂創(chuàng)始人伋升彪,將和讀者一起談一談《古文觀止》卷五中的《史記》內(nèi)容,幫助大家,特別是家長、學生更好地閱讀這一卷中的經(jīng)典名篇,使其進一步了解《古文觀止》和《史記》兩部中華重要典籍。

上海|金庸武俠還能不能繼續(xù)如此深入人心?——維舟《金庸江湖的另一面》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qū)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qū)
嘉賓:維舟(作家、書評人)、朱琺(小說家、詩人、上海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師)
或許我們正身處一個“俠隱”的年代。當網(wǎng)絡文學以快節(jié)奏和多元題材占據(jù)視野,當讀者的審美趣味不斷遷移,昔日江湖里的熱血俠情,便不免在浪潮沖刷下日漸式微。于是,我們不禁想問:那個曾激勵一代人的金庸江湖,在今天,是否還能同樣地深入人心?10月26日下午,知名書評人維舟將攜自己的新書《金庸江湖的另一面》做客上海圖書館東館,和作家朱琺一起,暢聊金庸江湖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jié),追問在今天,我們?yōu)楹我廊灰x武俠?

上海|袁枚的講究:吃對一口,治愈一天的精神內(nèi)耗!——《袁枚的講究》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浦東新區(qū)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云書院
嘉賓:林衛(wèi)輝(美食文化作家)、沈嘉祿(作家、媒體人)
提及袁枚,多數(shù)人會想到《隨園食單》里那些讓人垂涎的清代美味——但這本穿越 300 年的飲食經(jīng)典,藏著的可不止舌尖誘惑。新書《袁枚的講究:趣讀〈隨園食單〉》便以獨特視角,將袁枚的飲食哲學與當代生活相連,讓 “食材應季、火候精準” 的講究,成為治愈精神內(nèi)耗的良方。10月26日,在朵云書院·旗艦店,我們特邀本書作者、《風味人間》美食顧問林衛(wèi)輝,攜手上海美食文化作家沈嘉祿、上海廣播電視臺記者朱齊越,以袁枚的飲食哲學為核心展開對談,邀您共探 “吃對一口,治愈一天的精神內(nèi)耗” 的生活智慧。

重慶|從謠言中發(fā)現(xiàn)歷史——《如臨大敵》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九龍坡區(qū)謝家灣正街55號萬象城中區(qū)6樓刀鋒書酒館
嘉賓:黃博(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脈望(書評人)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黃博的新作《如臨大敵:謠言恐慌與大宋王朝1054》,以一場發(fā)生在北宋仁宗年間的“甲午再亂”謠言為線索,帶領讀者走進一個被主流史書忽略的謠言世界,重新審視謠言在歷史進程中的真實力量。本周日,黃博老師走進重慶刀鋒書酒館,與資深書評人脈望暢聊新書《如臨大敵》及其背后的歷史真相。

廣州|川菜入粵的歷史注腳——《川菜東征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4日(周五)19:00
地點:天河區(qū)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周松芳(文史學者、專欄作家)、譚庭浩(編審、文化評論人)
《川菜東征記》是周松芳飲食史寫作的又一力作,講述民國時期川菜如何從四川擴張至全國進而成為“標準國菜”的發(fā)展歷程,通過私人日記、舊報雜志、公家檔案、書籍著作等文獻資料,展現(xiàn)了歷史上大小川菜館的風貌。10月24日晚,周松芳攜新書,與文化評論人譚庭浩一同來到方所,帶領讀者回望川菜入粵的歷史進程,體驗一場波瀾壯闊的飲食文化遷徙與融合史,也為當下川菜館方興未艾的潮流,提供形象而生動的歷史注腳。

廣州|“這樣的大志,我有”:南方與南方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30-18:00
地點:海珠區(qū)鼎新路128號唯品會總部大廈18/19F朝徹書屋·好物劇場
嘉賓:黎紫書(作家)、黃燈(非虛構(gòu)作家、學者)
錫礦的煙塵藏起馬華文學未來的方向,東南亞的雨絲把市井故事織成綿密的網(wǎng),“這樣的大志,我有”的銳氣從紙頁上長出。當這腔“大志”遇上嶺南的市井煙火,當虛構(gòu)與非虛構(gòu)的南方在對談中交疊,故事在不同的“南方”里長出新的根須與方向。10月25日,朝徹書屋邀請你來,看大志如何點亮創(chuàng)作的微光,聽南方與南方的對話如何激活敘事的土壤,在交流中找回故事的意義。

廣州|逃離與回望——愛德華·路易作品分享會
時間:10月28日(周二)19:00-21:00
地點:天河區(qū)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主講人:愛德華·路易(作家)
當愛迪·貝勒蓋勒決定“逃離”,他成為了愛德華·路易。這是一次名字的更迭,更是一場生命的決裂與重塑。愛德華·路易的文學道路,就是一場從“幸存者”到“反抗者”的文學之路。10月28日,歡迎來到方所,參與這場以“逃離與回望”為主題的文學分享會。本次活動將圍繞愛德華·路易已出版的三部中文版作品——《和愛迪做個了斷》《誰殺了我的父親》《一個女性的抗爭和蛻變》——展開深度對話。

深圳|我們?nèi)绾蔚诌_長安?——《今日向長安》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4日(周五)20:00-21:30
地點:福田區(qū)香軒路8133號
主講人:高瑞梓(高校教師)
當唐代長安在天祐元年(904)淪為廢墟,它便從“居住的城市”變?yōu)椤氨换貞浀姆枴?。一千多年后,面對今天的遺址公園、博物館與僅存的史料,我們是否還能回到那座曾有百萬人口的、鮮活的長安?本活動系高瑞梓(太常寺協(xié)律郎)新作《今日向長安》的新書分享,將提供一種“輕學術(shù)”的沉浸式指引。屆時,我們將視角向下,重返“日?!保鰧﹂L安宏大帝都的浪漫想象,直面一個對現(xiàn)代人充滿不便的“異質(zhì)”世界。我們也將從筆記小說、出土文書與墓志中,拼湊出唐代庶民的情感生活,重構(gòu)這座城市的記憶與細節(jié)。

南京|從“吃畫”到“識畫”:“東坡之眼”是怎樣煉成的?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秦淮區(qū)王府大街29號金陵中環(huán)廣場西區(qū)L5層方所
嘉賓:金哲為(寫作者)、楊楠(圖書編輯)、武豪(廣播主持人)
我們所熟知的蘇軾,是文學家、書法家,但他留下的一段段論畫金句,也向我們展示了他極大的閱畫量和由此煉就的“識畫之眼”。“東坡之眼”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呢?“吃畫人”金哲為新作《東坡之眼:蘇軾的藝術(shù)精神與繪畫世界》給出了我們答案。10月25日,金哲為將攜新作,與本書責任編輯楊楠一起來到方所。兩位嘉賓,一位將南京視作心靈故鄉(xiāng),一位曾于此求學,他們將從蘇軾與南京的故事出發(fā),聊一聊《東坡之眼》的誕生,分享新書幕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南京|朝向未來的思與寫:黃梵《雨在屋頂踩出腳步聲》《愛越界的酒神》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
地點:鼓樓區(qū)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
嘉賓:黃梵(詩人、小說家、學者)、傅元峰(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馬鈴薯兄弟(詩人、圖書策劃人)
當一位詩人在理工的嚴謹與文學的感性之間行走,他的筆下會誕生怎樣的文字?詩人黃梵將帶著他的兩部新作,與我們分享他的答案。10月25日,我們邀請詩人黃梵、傅元峰、馬鈴薯兄弟來到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一同走入黃梵的詩歌世界,在對話與誦讀中,感受詞語的碰撞,跟隨越界酒神的腳步,聆聽雨在屋頂踩出的腳步聲。

南京|超越認知:事件如何推動我們重新思考世界——《事件》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秦淮區(qū)王府大街29號金陵中環(huán)廣場西區(qū)L5層方所
嘉賓:藍江(南京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鄭作彧(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在影片《黑客帝國》中,尼奧通過一枚紅色的藥丸,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信條》的主角吞下一枚銀色藥丸,便昏迷過去,醒來時已然成為“信條”組織的成員,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冒險。這些藥丸宛如鋒利的匕首,在當下世界撕開一道口子,它們向人們宣告: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那么,什么是事件?哲學的事件轉(zhuǎn)向又意味著什么?事件是如何推動我們?nèi)ブ匦滤伎际澜绲模?0月26日,在方所書店,大學問·學術(shù)沙龍?zhí)匮聲妒录号欣碚摰氖录D(zhuǎn)向》作者、南京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藍江,與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鄭作彧展開對談,同讀者們一起聊聊哲學的事件轉(zhuǎn)向,分享他們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

南京|東亞的審讀與傅高義的人生——《日本新中產(chǎn)階級》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00
地點:鼓樓區(qū)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
嘉賓:周曉虹(南京大學學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周海燕(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教授)、呂斌(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
深受耶魯大學人類學教授威廉·克里重視的《日本新中產(chǎn)階級》,是當年28歲的傅高義遠赴日本田野調(diào)查的收獲和學術(shù)成名作。深入幾個日本家庭開展社會學研究,傅高義敏銳地關(guān)注到戰(zhàn)敗后的日本在重建趨向繁榮的社會新秩序中,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元素,“新中產(chǎn)階級(在大公司和政府部門的白領工薪族)的涌現(xiàn)”;成為“光明新生活”標桿的新中產(chǎn)階級,在薪酬結(jié)構(gòu)、學校教育、家庭與社區(qū)等多方面,具有重塑社會的貢獻。10月26日,我們邀請著名社會學家周曉虹、南京大學新聞系教授周海燕、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呂斌、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編審陳飛雪來到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一同回望傅高義的學術(shù)人生,解讀東亞社會的轉(zhuǎn)型與變遷。

杭州|未完成的世界:拉斯洛與余澤民的三十年文學對話
時間:10月24日(周五)19:00
地點:西湖區(qū)余杭塘路866號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成均苑4幢100室
主講人:余澤民(作家、翻譯家)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與此同時,他的中文譯者余澤民也因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幽默真切的譯者心境迅速走入了公眾視野。余澤民不僅是拉斯洛的中文譯者,更是他三十年的摯友。10月24日晚,余澤民將做客浙江大學惟學文化大講堂,分享他與拉斯洛的三十年文學對話,帶領我們走進拉斯洛艱澀而神秘的文學世界。

杭州|解碼江南版本文化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00
地點:西湖區(qū)曙光路73號浙江圖書館2樓報告廳
主講人:余良峰(杭州國家版本館展覽部主任)
想深入了解 更多“版本”故事?10月25日下午,在浙江書展杭州分會場——浙江圖書館曙光路館二樓報告廳,我們特別邀請到杭州國家版本館展覽部主任余良峰老師,以館內(nèi)“文獻之邦 —— 江南版本文化概覽”展覽為核心,帶來“江南版本文化”主題分享。

杭州|翻譯即抵達:譯者眼中的拉斯洛
時間:10月2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西湖區(qū)文二路40號博庫書城一樓中廳
嘉賓:余澤民(作家、翻譯家)、趙松(作家、評論家)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在極高的呼聲中,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獲獎。10月25日晚,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拉斯洛的中文譯者余澤民,以及著名作家、評論家趙松,與我們一起聊聊諾貝爾文學獎背后的故事。

杭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從考生到老師——《我在古代當考生》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上城區(qū)海月路18號牡蠣書店
嘉賓:陸蓓容(上海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副研究員)、萬爽(大學老師)
千百年來,科舉制度讓無數(shù)人前赴后繼,曾經(jīng)的考生、家長、老師,一如現(xiàn)在的人們,也為通過與否生出各種喜怒哀樂。內(nèi)卷、雞娃、托舉……種種情感、經(jīng)驗古今相通,現(xiàn)代社會里因焦慮而流行的諸多熱詞,也曾經(jīng)以別的方式盤桓在古人的心頭。10月25日晚,陸蓓容老師將攜新書《我在古代當考生》,做客牡蠣書店,以考試路徑為線索展開,援引諸多歷史實例,為讀者描繪一個中國古代考生的真實生活世界。

杭州|闖入諾獎得主拉斯洛的文學宇宙——從《反抗的憂郁》和《仁慈的關(guān)系》談起
時間:10月26日(周日)13:30-15:30
地點:西湖區(qū)曙光路184號閱見西湖2F報告廳
嘉賓:余澤民(作家、翻譯家)、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的那一刻,許多人都在等待一個名字——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他被稱作“憂郁的先知”,以極端的長句和末世的筆觸,描繪出人類永恒的困境與抵抗。浙江文藝出版社目前已獨家引進了拉斯洛的三部重要作品,其中《仁慈的關(guān)系》和《反抗的憂郁》已經(jīng)出版,另一部最新長篇小說《茨莫勒·奧達萬》(暫名)即將面世。本周日下午,我們將在“閱見西湖”,跟隨諾獎得主拉斯洛的朋友、其中文譯者余澤民,以及詩人胡桑,一同走進這位文學大師的宇宙。我們將從語言、翻譯、人與人之間的“隔絕式依存”談起,探尋他持續(xù)三十年的文學信仰。

成都|我的生命我定義:從安妮·埃爾諾的文學世界看女性人生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30-16:30
地點:天府新區(qū)麓山大道二段18號麓鎮(zhèn)山頂廣場尋麓書館·報告廳
主講人:陳聃(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副研究員)
從工人階級之女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用半個世紀寫下法國女性的隱秘史。從《事件》中少女的難以宣之于口的經(jīng)歷,到《簡單的激情》對欲望與孤獨的坦陳,再到《悠悠歲月》對記憶、時間與集體歷史的回望……埃爾諾的文字始終在發(fā)問:女性如何在社會規(guī)訓與自我覺醒之間,重寫自己的存在?10月25日,我們邀請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副研究員陳聃,分享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思想現(xiàn)場——探討“寫作如何成為女性的自我實踐”,從埃爾諾的筆觸出發(fā),重新思考身體、家庭、愛情與社會結(jié)構(gòu)的復雜關(guān)系;也反觀中國語境下,女性在職場與家庭、欲望與年齡之間,如何在縫隙中尋找自我敘事的可能。

成都|做一棵樹,等鳥來——《單讀41·我看見了鳥》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錦江區(qū)中紗帽街8號太古里負一層M68-70號方所
嘉賓:陳創(chuàng)彬(自然觀察者、寫作者)、戚譯引(自由撰稿人、譯者)、圖圖(自然觀察者)
《單讀41·我看見了鳥》的新書分享會將于10月25日來到成都。作者陳創(chuàng)彬會與自由撰稿人、圖書譯者戚譯引(瑪雅藍),自然觀察者圖圖一起做客方所,聊聊如何做在地的、長久的自然觀察,當他們變得靜止、緩慢,眼中的世界會有什么不同。

西安|空山心語 漫說王維——《空山心語——私聊王維》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4日(周五)19:00-20:30
地點:碑林區(qū)長安北路261號SKP購物中心10樓活動區(qū)SKP RENDEZ-VOUS
主講人:楊建平(編輯)
《空山心語》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私聊。四十載癡戀,從手抄詩卷的點點墨痕里氤氳,在輞川煙霞、陽關(guān)殘照中萌蘗,長揖一別,竟是人書俱老。作者以筆為舟,研朱墨作青山,丈量王維曾駐足的山河。10月24日晚,高級編輯、《空山心語——私聊王維》作者楊建平將做客SKP,分享他本人從抄書到寫書的“精彩故事”,也為你講述一個“豐富多彩”的王維。

西安|字在——如何感悟漢語之美
時間:10月25日(周六)14:30-16:00
地點:高新區(qū)唐延路69號DT51一樓RENDEZ-VOUS
嘉賓:黎荔(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仵?。ㄎ靼惨魳穼W院人文學院教授、西安培華學院文學院教授)
漢字是東方文明的活化石,每一筆劃都凝結(jié)著山河歲月的呼吸。在數(shù)字化浪潮中,鍵盤輸入雖使書寫變得稀薄,但漢字的創(chuàng)造力反而愈發(fā)蓬勃。每個部首都成為設計模塊,在組合間誕生無限可能。從AR技術(shù)復活甲骨文,到像素藝術(shù)重構(gòu)偏旁部首,古老文字正以嶄新姿態(tài)延續(xù)文明薪火。這穿越時空的東方美學基因,始終在書寫著屬于當代的文化傳奇。10月25日,我們特別邀請北京大學文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黎荔,西安音樂學院人文學院教授仵埂,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李朵,共同做客DT51,于字里行間解碼漢字基因圖譜,在平仄韻律中觸摸文明溫度,共探文字作為文化DNA的永恒力量。

西安|譯作者的任務:我們是怎樣在語言間擺渡的?——《“文學爆炸”那些年》新書首發(fā)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蓮湖區(qū)星火路22號老城根G-park商業(yè)街區(qū)1F方所·設計力實驗室
嘉賓:侯健(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學院西班牙語專業(yè)副教授)、史林(西安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教師)
1921年,本雅明在他影響歷史的短文《譯作者的任務》中,將翻譯的本質(zhì)和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場活動中,我們希望各位譯者老師以自己的翻譯實踐作為討論材料,聊一聊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跟翻譯、異國語言、外國文化有關(guān)的趣事和啟示性的時刻。像德語里“翻譯”(übersetzen)一詞的另一個意思是“擺渡”,譯者是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擺渡人,通過他們,不同的語種得以溝通彼此,并以彼此為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自身的構(gòu)成、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更新,這也與本次周年慶“旅行”與“更新”的主題相契。

武漢|說愛也是一種能力——《我陪江水走過一程》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武昌區(qū)沙湖大道18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張執(zhí)浩(詩人、武漢文學院院長)、小引(詩人)、川上(詩人)、李蕾(藝術(shù)家、湖北美術(shù)學院教師)、馮大亞(音樂人)、胡安什(音樂人)
作為一位在武漢生活了四十年,與武漢有著深厚情感聯(lián)系的詩人,張執(zhí)浩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長江的壯闊與武漢的詩情,以深情的筆觸記錄著江水奔流的姿態(tài),也書寫著武漢這座城市的煙火氣與歷史韻味。10月26日下午,詩人張執(zhí)浩、小引、川上,藝術(shù)家李蕾,音樂人馮大亞、胡安什一同做客SKP,從武漢的歷史、人文與記憶出發(fā),暢聊日常生活中的愛與詩意,探討如何從日常里捕捉詩意、如何用文字傳遞深情。同時,兩位音樂人將現(xiàn)場進行即興演奏,音符與詩行在此碰撞交織,讓武漢的人文記憶隨樂聲漫延,讓日常里的愛與深情在旋律中具象呈現(xiàn),為這場跨界對話暈染出更動人的藝術(shù)光暈。

福州|吹夢到西洲——《長河》新書對談
時間:10月25日(周六)19:30
地點:鼓樓區(qū)夢山路27號西湖大夢書屋
嘉賓:三三(作家)、成業(yè)(作家、高校教師)
與上一代作家的宏大敘事不同,三三與她的同代人更關(guān)心那些碎片式的真實。她筆下的“記憶”從不可靠,“真相”總是延遲顯現(xiàn)。她說,“《長河》是一個人從死亡的照影中脫身后,以虛疲之身重建存在的意圖?!?0月25日,三三將帶著《長河》再次來到福州,和讀者們聊聊這一年的寫作與變化。

福州|詩不在遠方,在路上或腳下——敘靈詩集《鯨魚馬戲團》暨“年代詩叢·第三輯”福州分享會
時間:10月26日(周日)15:30
地點:鼓樓區(qū)夢山路27號西湖大夢書屋
嘉賓:呂德安(詩人、畫家)、顧北(詩人)、周魚(詩人)、韋廷信(福建文學雜志社編輯)、敘靈(詩人、編?。?/p>
敘靈的文字從不回避生命的粗糲,總能以溫柔的筆觸將自然之聲、日常細碎淬煉成詩。那些被我們匆忙掠過的細微感受,在他的詩中獲得了具象的形態(tài)與重量。10月26日,詩人敘靈將帶著他的詩集《鯨魚馬戲團》來到西湖大夢書屋,與呂德安、顧北、周魚、韋廷信、謝宜興等詩人一同開啟“詩不在遠方,在路上與腳下”詩歌分享會。在這里,我們不必刻意尋找“遠方的詩意”,只需帶著那些在日常中生長的困惑與感悟,聽詩人如何將孤獨釀成酒,將褶皺熨成詩。
附:線上活動預告
萬物共長命
時間:10月29日(周三)19:00
地點:趙健直播間等
嘉賓:劉亮程(作家)、趙?。ㄗx書博主)
“我們許多年輕人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假如從爺爺奶奶那里獲得更遠的祖先的名字,能記住,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敝仃柕歉?,亦是回望。在這個屬于祖輩的節(jié)日里,茅盾文學獎得主劉亮程將攜新作《長命》做客趙健直播間,與讀者共話家族記憶與血脈傳承。我們在《長命》的字里行間,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團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