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垃圾分類大哉問⑥|從一袋扔到除袋扔:濕垃圾為何要除袋投放

郝利瓊/愛芬環(huán)保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2019-07-12 21:42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我其實特別理解那些抱怨?jié)窭斗诺氖忻?。對于我這樣經(jīng)常切肉洗魚、每天和廚余垃圾打交道的主婦,收拾自己家人產生的廚余、傾倒、除袋,雖不至于反感,但也不會感覺親切。而對那些不常做飯、很少接觸廚余的人來說,突然被要求垃圾分類,要為濕答答的濕垃圾除袋,這個過程中視覺和嗅覺的不適,短期內確實很難適應。

7月3日,在上海市黃浦區(qū)五里橋街道龍華社區(qū),志愿者陳啟法用干濕分離器幫助居民投放濕垃圾。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除袋投放這個方法,據(jù)我所知,是愛芬環(huán)保最早推動的。2011年,我們剛在揚波大廈做垃圾分類時,就遇到“廚余垃圾該怎么投放”的問題。我們當時了解到,這些廚余垃圾,是由區(qū)里的餐廚垃圾車,統(tǒng)一運到末端處理廠,進行堆肥化處理的,塑料袋肯定要去除。但我們自己對除袋沒有信心。愛芬的理事長在德國呆了很多年,他說,要除袋,德國人也是這么做的。于是,廚余除袋就這么開展起來了。

我尚記得,當時有領導來看我們的工作,覺得除袋的方法確實好,但很難推廣;因為對普通人來說,這個動作太難了!可是,8年后,上海的垃圾分類,絕大部分社區(qū)都實現(xiàn)了濕垃圾除袋投放。

為什么要除袋投放呢?它至少有兩個好處。

一個是為下一道處理工藝提供方便。上海目前濕垃圾的處置方式,以有氧堆肥或和厭氧產沼氣發(fā)電為主。塑料袋會在堆肥時形成“缺氧”環(huán)境,影響產品品質;塑料袋也會在厭氧罐體內形成一層不透氣的膜,沼氣和水不易出來,導致沼氣發(fā)電設施受損。

如果前端居民不除袋,就需要小區(qū)的保潔員來除袋,或者運到末端堆肥廠除袋。這個工作對保潔員來說極其辛苦。如到末端再用機器或人工除袋,也會有很難除干凈,以及二次污染等問題。

兩年前,我們常常帶居民去一家郊區(qū)的濕垃圾處理廠參觀。這是一個開放式堆肥廠,在堆壟上,可見白花花的塑料袋散布其中。最后一道工序,不得不用很大的卷揚機把堆好的料重新卷揚,把里面的塑料袋吹出來。但很多細小的塑料顆粒,無法被吹出來,只能混合在堆料中,會導致產出物品質下降。

濕垃圾除袋的第二個好處是,只有除袋,志愿者才能看到居民的濕垃圾是不是分干凈了,才能起到指導作用。這個,只有真正做過垃圾分類的人才有體會。

2011年起,我們在垃圾箱房門口配了洗手池,供除袋的居民洗手。這一設施已成為上海社區(qū)的標配。

目前上海垃圾投放點有兩種,有一種是有箱房的,可以建水池;更多的是沒有箱房只有露天點位的,建水池很難。但不管有沒有水池的小區(qū),垃圾多是除袋投放的。在這點上,我真的很為上海普通居民的做法感動。

很多市民還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不使用可降解垃圾袋來裝濕垃圾呢?目前國內可降解塑料袋并沒有大規(guī)模量產,成本較高。更重要的是,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必須跟末端濕垃圾處理工藝“精準匹配”??山到馑芰洗姆纸舛际怯袟l件的,比如需要30天到45天,需要持續(xù)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這些條件要同時滿足,要和濕垃圾末端處理工藝完全匹配,目前對垃圾管理的工藝和流程而言,都還太難了。

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心理承受度都不一樣。垃圾分類這樣的公共行為轉變,帶給每個市民的“困擾度”也有很大差別。我認為,要尊重每個人的感受,不能將一部分人的理念和做法強加給另一部分人,而要去善意體會那些接受度低的市民的真實心理感受,試著去做溝通,去改善條件。

我自己的體會是,從8年前我們在社區(qū)推廚余除袋,到今天大規(guī)模推廣,是“不得不為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技術和成本制約了我們當時的選擇空間。在當時來看,居民自己除袋投放,在成本上和可持續(xù)性上,都是最優(yōu)選擇。

一個城市當然不能把這件事當作在垃圾分類問題上止步不前的借口。我始終認為,垃圾分類領域,亟需社會創(chuàng)新,亟需科技支撐。每次看到在露天開敞的垃圾桶前進行濕垃圾除袋的居民和辛苦值班的志愿者時,我都渴望有更智能、更溫馨的設施為市民美好的行為護航。

    責任編輯:王昀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