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梁文道:當社會秩序不存在,人性到底是什么?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時代,有一些人感覺到世界的末日到了。于是,出現(xiàn)了七個女孩和三個男孩,他們決定逃荒。
他們逃到了郊外的一座小別墅里。在那里,他們聚在一起,每天尋歡作樂,希望忘記現(xiàn)實世界帶來的種種災(zāi)害。
他們是如何“尋歡作樂”的呢?那居然是講故事。每個人每天講一個故事,所以加起來就是一百個故事了。
在這種末日來臨的境況下,講出來的故事會是什么樣的故事呢?
可真嚇人!
居然是一連串的挖苦世界、嘲諷道德,甚至讓人覺得有些敗德的東西。
然而,就是這樣一百個故事,構(gòu)成了文藝復興時代其中一部最偉大的杰作。

《十日談》:禁書的逆襲

薄伽丘這本《十日談》,我相信聽過的人太多了。曾經(jīng)有人形容,如果但丁寫的是《神曲》,那么這部《十日談》,寫的就是“人曲”。
德國偉大的文學批評家奧爾巴赫(Erich Auerbach)曾說:是但丁和薄伽丘,奠定了整個歐洲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基礎(chǔ)。
為什么呢?因為是但丁首先開路,薄伽丘繼之于后,一起想辦法:怎么樣把人類的所有的復雜性,我們所生存世界的全景,用一部作品去囊括起來。
可是問題是,這么一個大名鼎鼎的作品,很多人看這本書又覺得——啊?這就叫做文學巨著?這能夠叫做經(jīng)典嗎?
那些故事寫得不是沒意思,其實挺好玩的,但是你就覺得,這怎么有點像“段子”?
比如,《十日談》里有一個挺有名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馬賽托的人,他聽說,城里有一個修道院,里面住著十個修女,這個修道院要請園丁。
他就覺得,哎,我有好機會來了,于是就裝聾作啞進去這個修院。修女們看到他長得挺健壯、能干活,就把他留下來了。
雖然說這些人是修女,要守清規(guī)戒律、不能碰男人,但是到底青春年少,難免芳心難耐。修女們覺得,
既然這個園丁是啞的,跟他無論發(fā)生什么事,大概也無所謂。于是就一個個接起來,跟他發(fā)生了關(guān)系。最后連這個修院的院長,也跟他搞上了。
于是,一個男的,就把這個女修院的十個女人,都給征服了。直到后來他終于忍不住說話,是因為他累垮了!
聽完這樣的故事,你覺得這能叫做文學經(jīng)典里面,該出現(xiàn)的故事嗎?
為了解開這個謎,我們先講一點背景。
這是一部14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地區(qū)的作家——薄伽丘,寫出來的作品。
薄伽丘出生于一個還算有錢的一個家族,他的父親當時服務(wù)于佛羅倫薩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巴迪家族”。
薄伽丘雖然生于一個商人家庭,他父親希望他學商業(yè)或者學法律,但是他對那些沒興趣,他就愛文學。這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是私生子的原因——私生子一般不被認為要去繼承家業(yè),可以稍微開拓一下自己的興趣。
有意思的是呢,就像我們上一次介紹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那本書里所談到的:
這個時代的意大利,是一個私生子的黃金年代。
當年意大利,很多有錢人家,在外頭跟女人生了私生子,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達·芬奇就是私生子。
私生子也會接受教育,
而恰恰因為,他不被人預期有資格繼承家里的產(chǎn)業(yè),所以他從小反而顯得會很自由。
能夠?qū)W習自己想學的東西,能夠拓展自己的興趣跟愛好。
薄伽丘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了他對文學的愛好,他喜歡研習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一輩子寫下了大量作品。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部寫于他年輕時代的《十日談》。
《十日談》的結(jié)構(gòu)并不太復雜。
它講的是,1348年的佛羅倫薩遭遇了一場非常嚴重黑死病后,七個女孩冒著生命危險到教堂,決定逃出城里的事。
到了教堂后,女孩們又議論,光是我們七個女孩逃出去,恐怕有點危險。正好這時候,教堂來了三個男的,這三個男的,正好是一些女孩的情人。
于是,女孩們跟他們商量好,一起結(jié)伴出逃,然后到了一個荒郊野外、風景美好的地方去避難。
因為他們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佛羅倫薩公民,于是就帶上了一幫自己的傭人一起去。有人做飯、有人洗衣、有人打掃家務(wù),他們開開心心地在那兒唱歌跳舞,每天歡樂度日。
那么左右無事,干些什么才好呢?
于是他們決定——每一個人,每一天負責說一個故事,那十個人,一天下來就有十個故事,十天加起來,就是一百個故事了。
這就是整個《十日談》的一個基本的結(jié)構(gòu)。
2.不止是“故事會”
我們表面上看可能以為,這就是個故事會??墒?,薄伽丘不止是收集這些故事,他還給了它一個大的結(jié)構(gòu)。使得這一百個故事,是一個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一個“故事盒”的情況。
我們想象,這十個人講故事。一個人說完了,下一個人接著說。他們有點像在對話、在對答,只不過是用故事來對話的一種手法。
其次,這一百個故事分成十天,每天都有一個自己的主題,而每一天跟另一天談?wù)摰牡闹黝},也是互相對應(yīng)的。
比如說,有一天談到的是,人類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們不可測的東西;
第二天,則反過來強調(diào),人類即便面對著天命機運的不測,可是我們每一個人,仍然有自己的能力跟資源,去應(yīng)對這些環(huán)境。
再來一天談的呢,是人類的愛情生活中的不美滿,一些不幸的結(jié)局。再下一天呢,則講的是,愛情生活中美滿的結(jié)局的故事。
這樣子加起來,這一百個故事林林總總,就基本上展現(xiàn)了人類在生活中各種處境的面目了。
但是請注意,這里探討的不是所謂的人性或內(nèi)心——在現(xiàn)代小說興起之前,文學都沒有那么關(guān)心人的內(nèi)在世界。
薄伽丘在這里關(guān)心的是,人類在社會生活當中怎么樣「互動」。在某個意義上,我們的行為、言語都是一種彼此溝通的方法,比如說我向你鞠個躬,你也會不自覺地向我回禮鞠躬,這時候我們就是在用一套動作來溝通。
那么在這里面,我們看到,這一百個故事分布的場景,有宮廷、有王室內(nèi)部、有一般的權(quán)威的教會,也有躲在深山的隱修院,有農(nóng)村、有市場,基本上把當時意大利人生活的種種場景寫了進來。
這本書跟我們上一集給大家介紹過的《神曲》一樣,它們都不是用主流的拉丁文來書寫的,而是用了佛羅倫薩當?shù)氐姆窖?/p>
(也就是后來的意大利語)
來書寫。
為什么薄伽丘這么一個熱愛希臘跟古羅馬著作的文人,放棄了他本來應(yīng)該駕輕就熟的東西,而要用俗語來寫作呢?
一方面是因為薄伽丘非常崇拜但丁。《神曲》,這本書一開始寫出來的時候,其實但丁給這本書起的名字就叫《曲》。而“神”這個字是后來薄伽丘加上去的,因為薄伽丘覺得這首曲子,這首史詩太偉大了。由此可見薄伽丘對但丁的崇拜。
他就仿效著但丁的法子,只不過但丁寫的是天上的事情跟廣奇的世界。但薄伽丘,卻寫的是一個今時今日,當時意大利人看到的世界。
3.一本獻給廣大婦女群眾的書,第一部「女性主義」作品
薄伽丘跟但丁又有一個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整本書都是為了女人而寫出來的。
他說,他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當年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些愛情上的困擾,但是有人安慰他,使得他得到慰藉——那就是可愛的淑女們。所以,他寫這本書,要獻給那些可愛的淑女。
他跟但丁不同,他不是要獻給一個他心儀的女性,而是獻給廣大的婦女群眾,而這些婦女群眾們,該看到這本書的什么好處呢?

這聽起來像諷刺,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其實是薄伽丘在相當正面地在歌頌——女性情欲。
這在當時,甚至今天,很多人可能都覺得,讀了會讓人不自在。
比如,書里就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做菲莉帕的女子,她是個有身份的人,嫁了一個有身份的丈夫。但是,光是她丈夫滿足不了她,于是她又跟城中另一位美貌的名流發(fā)生了關(guān)系。
這件事被丈夫發(fā)現(xiàn)了。按照當年佛羅倫薩的法律,為了錢財出賣肉體的,或者給老公戴綠帽的,要被處火刑燒死。于是,她就被押送法庭。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了不起的女士,她在法庭上,是怎么樣為自己辯護自己通奸這件事——
“法官大人,里納爾多是我的丈夫,昨天夜里,他確實看到我在拉扎里諾的懷抱里,我全心全意愛著他,而且跟他睡覺已有好多次了,這點我決不否認。不過我相信您一定知道,法律對男女應(yīng)當是一視同仁的,而且它的制訂,也應(yīng)當取得遵守法律者的同意。這條法律是行不通的,因為它只是硬要我們這些可憐的女人遵守,而女人卻比男人更高明,有時候可以滿足許多男人。另外,當初制訂這條法律時,并不曾征求過我們女人的同意,從來沒有來找過我們,因此可以理所當然地給它扣上一頂‘對女人不懷好意’的帽子?!?/p>
“如果您要昧著自己的良心,根據(jù)這條法律讓我的肉體受害,那就請便吧。不過在判決以前,我請您賜給我一個小小的恩典。請您問一問我的丈夫:他每次對我提出要求,我是不是完全依他,沒有一回不滿足他,而且從來不曾拒絕過?”
里納爾多不待法官詢問,就立即回答,他每次求歡,他女人沒有一回不答應(yīng)。
“那么,” 菲莉帕立刻接下去說,“法官大人,我要問您,要是他的需要和欲望在我身上已得到了滿足,而我還有更多的可以供應(yīng),那我以前該怎么辦?現(xiàn)在該怎么辦?難道扔掉它喂狗嗎?與其看它浪費掉或糟蹋掉,還不如贈送給那位愛我比自己生命更甚的紳士,這樣豈不是更好嗎?”
這一段話,跟書里面許多類似的話,大概是西方文學史上面,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后,第一次有女人如此直接地、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欲望,然后,還要為自己的這種欲望來辯護,哪怕這種欲望導致她犯上了通奸的罪行。
除此之外,她不止是對女人欲望的伸張,而且很明確地指出,這個國家的所有的法律,是應(yīng)該要讓所有被規(guī)管的人同意的。這已經(jīng)很能夠體現(xiàn)出,當時的意大利,像佛羅倫薩這種城市共和國的一些的共識。
就是說,國家可以制定法律來規(guī)管我們,但是立法之前,需不需要獲得我們同意呢?在沒獲得同意下,
干犯了我的利益,我是不是有權(quán)不遵守你的法律?
像這種非常政治性的問題,在這本故事集里,居然已經(jīng)用一個女人的嘴巴去提出來了。
事實上,這是《十日談》里面,一個很重大的一個特點——「女性聲音」。

這本書里,我們還能夠看到一些這樣的情節(jié):一些公主,她私會的對象,是一個地位上要比她低下很多的人,因此遭到她父王的否定。
可是,她就很大膽地提出來:為什么地位卑下就是個問題呢?你把人的身份地位,這些等級的東西全部拿掉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的這個情夫,是一個正直而善良的人。
就像這樣,這本書把當時社會種種不平等的東西——底層階級、農(nóng)村居民等弱勢群體,都透過很多女性的演說去表露出來了。

當然,薄伽丘處于那樣時代的一個男性,可能不能百分百傳達我們今天女性主義的一些想法。比如,故事開頭,這七個女孩子,當她們決定要出逃佛羅倫薩時,她們就覺得,光是我們七個女孩還不行,我們是需要男人來當首領(lǐng)的,于是最后請三位男性帶她們出去。
話雖如此,整件事情的策劃、發(fā)動者卻是女性,也就是說,是女人選擇了男人來當她們表面的領(lǐng)袖,因此這里面就有一種偽裝的性格。
4.戲謔故事后的傷痛:黑死病襲擊
《十日談》這本書都彌漫著這樣的一種氣氛:是一種把社會道德、傳統(tǒng)習俗、男尊女卑等種種現(xiàn)象,拿過來嘲諷、挖苦,甚至是批判跟攻擊??墒沁@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背景——黑死病襲擊。
黑死病在中古歐洲非常有名,我們知道,人類歷史上,歐洲好幾次遭遇到黑死病大規(guī)模的席卷。這個故事里講的1348年那場襲擊佛羅倫薩的黑死病,是
歷史上的真事,4個月之間,整個佛羅倫薩有3/4的人口死了。
那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每一家庭都死了很多人,尸體隨便被丟棄在路邊,畜牲沒人管,都跑了出來,豬在街上叼死尸來吃,又因此被感染,豬也發(fā)狂死了起來。
原來應(yīng)該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軍隊,也死了大半。整個城市的治安也垮了,罪犯就在街上漫游搶劫。
所以,當時的整個城市是處于一個秩序崩壞的狀態(tài)。

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卻認為,宗教不管用了。做了多少的祈禱也沒有用,而那些神父、主教、修女,自己也都死光了。
宗教的權(quán)威被動搖,社會的結(jié)構(gòu)秩序崩塌。很多家庭里,孩子生病了,父母卻因怕被傳染而違反人倫常情地離棄子女不顧?;蛘叻催^來,子女丟下了父母不管。
這個時候,整個社會人倫就大壞,很多人就覺得,反正我們可能沒有明天了,不如我們狂歡作樂吧!
這個就是當時佛羅倫薩,這個北意大利最繁榮發(fā)達的城市的一個景象。甚至是黑死病威脅下,全歐洲的一個景象。
在這么一個背景下,這十個青年男女,逃離了這個像人間煉獄一樣的地方,來到了一片安靜的、青山綠水的樂土避禍。
這孤男寡女們,他們躲在這個世外桃源,會不會干出一些什么也不合倫常的事情呢?很奇怪,整本小說到頭,他們就真的只是,天真無邪地在說故事,然而這是些什么樣的故事呢,就像我們之前講的,里面有太多你聽起來通奸、偷漢子、男人跑去潛進這個修院搞修女。
5.由于“催情”的象征,曾成為禁書
這就說到,這個故事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面相:《十日談》原來是有個副標題的——“加雷斯王子”。
他是誰?
加雷斯王子,是“亞瑟王跟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他最有名的事跡,那就是促成了他的好朋友,蘭斯洛特騎士,和亞瑟王的老婆的相愛。
加雷斯得知蘭斯洛特喜歡上亞瑟王王后之后,安排他們見面,促成了他們的初次幽會跟初吻。
從此之后,“加雷斯王子”這個名字,在當年的歐洲,或者至少是北意大利,就有這么一種暗示——一個促成情欲之事發(fā)生的觸媒,一個催情的象征。
而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這么一個催情的象征。然后這本書,還要獻給廣大的婦女同志們,這難道不是在鼓勵,廣大的婦女同志們,一起去解放自己的情欲,催發(fā)她們的情欲嗎?
難怪后來這本書,曾經(jīng)被天主教會長期禁絕。
6.人倫敗壞下的一場「實驗」
在那樣一個人倫敗壞的背景下,在一個世外桃源,一個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中。
其實在這里,薄伽丘是透過這一百個故事,去做一種實驗。
這個實驗是什么?就是假設(shè)社會上,所有的正常秩序都不管用了,人還剩下什么?
答案是,人類自然的本能。
在這本書里面,它不斷地歌頌著人的自然本能,歌頌著一個不屬于教會權(quán)威束縛的、人的本來的人性。
他在這本書里面還特別提到,啟發(fā)他靈感的創(chuàng)作的這種女神,不是歐洲傳統(tǒng)的那個住在奧林匹克山上的繆斯——自古以來,人們創(chuàng)作文學、音樂,都要把靈感歸諸于繆斯女神的啟發(fā)——薄伽丘卻說,啟發(fā)他的不是繆斯女神,而是活生生的女人。她們就像繆斯女神一樣,美麗而可愛,他要為了她們而寫作。
然后,為她們寫作的這本書呢,卻又要用佛羅倫薩方言來寫,仍然被認為是種不登大雅之堂的語言。
卻用一種不的語言,去寫這些故事給女人去看。
但是他可以為自己辯解,這一切都只是個故事,就像這本書里面的十個人,沒有發(fā)生什么特別的性行為,他們只是講一些,這種有點情色味道的故事罷了,而這個故事背景,更是一個在災(zāi)難之中,正常社會崩塌的時候的一個背景。
所以,《十日談》其實是一個架空的思想實驗。這個思想實驗假設(shè):當社會秩序不存在時,人性到底是什么?
而且,在這個正常的社會秩序里面,總是男尊女卑,是父權(quán)在掌控一切。但既然這個秩序崩塌了,我們不妨在這里,自由地去探討,一個男人不再稱霸的世界,一個女人可以直接為自己辯護、說出自己的需要,去顛覆了所有既定的對女性想象的世界,又是個什么世界?

這就是差不多六百年前的時候,一位文人、他寫這些故事的時候,留下來的一個直到今天都還常常被人提起的一種申辯:
我們做的是個虛構(gòu)的故事,我們在這里做的,是一種想象跟實驗,至于我的觀眾,你看了之后你會怎么做,跟我沒有太大的責任。


——梁文道
本文為節(jié)目文稿節(jié)選
點擊 閱讀原文 收看本期完整節(jié)目
文字編輯:提圖貓爺
監(jiān)制:

桑干河濕地公園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錢鴻嘉 / 泰和庠 / 田青
延伸閱讀


商業(yè)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