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學家提出阿爾茨海默氏癥病因新理論:腦部發(fā)生溶酶體貯積
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發(fā)病進程緩慢的神經退行性疾病。1906年,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次發(fā)現(xiàn)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種疾病。
至今100多年過去,人類尚沒有找到解開這道難題的鑰匙。全球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也在高度關注這一似乎比癌癥更難攻克的健康問題,通過基金等形式支持研究人員用大膽的新方法更早、更好地診斷阿爾茨海默癥。
目前對于該病的致病機理眾說紛紜,主流假說主要集中在β-淀粉樣蛋白(Aβ)堆積以及Tau蛋白質過度磷酸化,此前所有的治療都集中在消除由此產生的淀粉樣蛋白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
各大巨頭藥物開發(fā)的失敗正在動搖上述假說。日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化學物質,可以解釋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各種病理。
“基于β-淀粉樣蛋白形成的主流理論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基于該理論的數(shù)十項臨床試驗嘗試過但都失敗了?!鳖I導該研究小組的化學教授Ryan R. Julian表示,“除了斑塊,溶酶體貯積(lysosomal storage)也存在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大腦中。作為不會進行細胞分裂的脆弱細胞,神經元就容易受到溶酶體問題,尤其是溶酶體貯積的影響,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
該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核心科學》(ACS Central Science)上。
溶酶體是細胞內的一種細胞器,可以看作是細胞的“垃圾桶”?!芭f”的蛋白質和脂肪被送到溶酶體分解,分解后的物質又被運送回細胞,形成“新”的蛋白質和脂肪。如果機體功能維持正常,則意味著其體內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分解是處于動態(tài)平衡。
然而,溶酶體有一個弱點:如果進入的物質未能分解成小塊,那么這些小塊也不能離開溶酶體。這就意味著,該溶酶體將喪失功能,這樣的情況重復發(fā)生的話,就會導致所謂的溶酶體貯積。
“溶酶體貯積障礙患者和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大腦在溶酶體貯積方面是相似的。”Julian說,“但溶酶體貯積障礙的癥狀會在嬰兒出生幾周內就出現(xiàn),通常在幾年內就會致命。而阿爾茨海默氏癥則通常發(fā)生在晚年時候。”
Julian在加州大學河濱分?;瘜W系和生物醫(yī)學部的合作研究小組假設,長壽蛋白可以進行自發(fā)的修飾,使它們無法被溶酶體消化?!半S著年齡的增長,長壽蛋白的問題越來越多,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癥中溶酶體貯積的原因?!盝ulian說,“如果我們是正確的,這將為治療和預防這種疾病開辟新的途徑?!?/p>
他解釋說,這些變化發(fā)生在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基本結構中,相當于轉變了氨基酸的旋光性?!爸巴ǔ7纸獾鞍踪|的酶就無法發(fā)揮它們的功能,因為它們無法‘抓住’蛋白質?!盝ulian補充說,“這就像把左手手套戴在右手上一樣?!?/p>
該研究團隊的論文表明,這種結構修飾同樣發(fā)生在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中,這兩種蛋白均與阿爾茨海默癥有關。蛋白質的這一化學變化幾乎可不見,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此前研究人員并沒有注意到它。Julian解釋說,蛋白質結構的這些自發(fā)變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人們早就知道這些修飾發(fā)生在長壽蛋白質中,但從來沒有人研究過這些修飾是否能阻止溶酶體分解蛋白質?!盝ulian說,“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的一種方法是回收這些蛋白質,這樣它們就不會在周圍停留太久,從而無法進行這些化學修飾。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激發(fā)這種回收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癥,這一過程也被稱為自噬?!?/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