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柳堂讀書記︱江南望族常州莊氏和清稿本《楓南山館遺集》
宋代以后,江南逐漸成為中國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隨著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各地都出現(xiàn)了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名門大族,他們的家族成員既有良好的文化學術(shù)修養(yǎng),又“學而優(yōu)則仕”,不斷有族人通過科舉的道路進入仕途,而這種情況又反過來進一步提高了家族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如海寧查氏、常熟翁氏、蘇州潘氏等家族,都是具有全國影響的豪門大族,名人輩出。常熟翁氏,從明末到清末的三百余年間,共有十一人中進士,其中狀元兩人(翁同龢翁曾源叔侄);蘇州潘氏,有清一代共有進士九人,其中狀元一人(潘世恩),探花兩人。李鴻章任江蘇巡撫時,曾為蘇州潘宅題寫“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的匾額,可見其科第之盛。而本文所要談及的常州莊氏家族,比上述幾家也毫無愧色,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常州莊氏可以追溯到北宋末金人南侵時期的北方南遷浪潮。但最初的三百多年里,莊氏只是當?shù)氐钠胀易?。明弘治九年?496年),莊襗中進士,后陸續(xù)任戶部主事、河間知府、山東參政等,常州莊氏一族從此開始崛起。后來莊襗的孫女嫁給常州名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唐順之,這標志著莊氏開始進入常州頂級的家族行列。晚明時期,同輩的莊廷臣和莊起元都在萬歷三十八年高中進士。莊廷臣后任湖廣左布政使,莊起元官至太常寺卿,都進入了高級官員的行列。入清之后,莊氏科第更是盛極一時,共有二十九人中進士。從數(shù)量上看,遠超過翁氏潘氏家族。其中狀元一人(莊培因),榜眼一人,更有十一人入翰林院,這個數(shù)字在清代大概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本文下面要談的莊受祺,也是其中之一。





莊受祺直系后人當中,也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莊怡孫之外的其他兩子,莊允懿于清末曾任澳門同知,莊賡良更是近代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他在湖南任職幾十年,先后出任善化知縣、衡永道、湖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職,并于宣統(tǒng)二年著名的長沙搶米風潮時,短期署理了湖南巡撫。他為官清廉,有莊青天的美譽,以致于雖然在長沙為官多年,卻既沒有多少積蓄,也未購置私宅,離任后子孫只能租住普通民房。莊賡良也是清末著名的書法家,其字雄渾蒼勁,深為時人贊賞。當時的同鄉(xiāng)名人惲彥彬推許他的書法為“一郡之冠”。清末曾重修著名書畫家惲壽平墓,墓碑就是請莊賡良書寫的。
隨著清末取消了科舉制度,社會劇烈動蕩變化,這個古老的“中國科舉第一家族”也在逐漸發(fā)生著改變。但不變的是,莊氏家族仍然注重教育,繼續(xù)培養(yǎng)出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如民國時期有著名學者、教育家莊澤宣先生,現(xiàn)代著名的“一門三院士”莊逢甘、莊逢辰、莊逢源兄弟,也已成為學界佳話。莊氏家族幾百年來對教育的重視和成功經(jīng)驗,無疑值得我們深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