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新昆山之路⑤|共創(chuàng)與共享:昆山如何讓每一個人都擁有獲得感

澎湃新聞記者 胡宏偉 陳珂
2019-09-25 16:33
來源:澎湃新聞
? 長三角政商 >
字號

【編者按】

作為連續(xù)14年雄踞中國縣域經濟之首的昆山,許多人驚艷于其發(fā)展之飛速及財富總量之巨,而昆山真正的秘密和價值,在于其身后所展現的中國改革的理念、路徑與方法。

上世紀80年代改革初始,開放看廣東珠三角模式,改革花開兩朵:浙江溫州模式和江蘇蘇南模式。而同處蘇南、幾乎同一時期崛起的昆山之路則堪稱與蘇南模式交相爭艷。

昆山之路絕非當地930平方公里狹小縣域不可復制的獨門秘籍,而具有當代中國改革深厚的共性意義:以大開放破冰,以持續(xù)改革深化開放,以無畏的勇氣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一個個發(fā)展的關隘做改革開放的探路者、領跑者。

昆山予以我們的啟示還在于,無論站在了多高的山峰,自信但不自滿,茍日新更日日新,進而從昆山之路再出發(fā),趟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索示范的新昆山之路。

昆山,是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三峽間激蕩前行的中國的縮影。從一定意義上,昆山之路映射的就是行進中的中國之路。

為此,澎湃新聞(m.dbgt.com.cn)歷時兩月調研,采寫了“新昆山之路”系列報道,以期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中國之路貢獻昆山經驗。本組系列報道共5篇,以下為“獲得感篇”。

昆山市民文化廣場夜景

集街,昆山最有歷史感的商業(yè)街之一。西安肉夾饃、安徽淮南牛肉湯、新疆羊肉串……每當夜晚降臨,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味道就在這里的空氣中交雜飄蕩。

40多歲的老楊12年前就從老家安徽來到了昆山。從周市鎮(zhèn)到集街,他換過幾家鋪子做淮南牛肉湯,店面越來越寬,生意也越做越紅火,不僅在周市鎮(zhèn)買了房,孩子也在附近上了小學:“只要努力打拼,無論你來自哪里,昆山都會給你公平的機會?!?/strong>

老楊的身后,街心公園廣場舞音樂響起,大媽們盡情搖動著身姿;電影院開始迎來夜場的第一個高峰,戀人情侶相聚;商業(yè)街華燈初上,天南海北的人們匯成人潮……

如果把白天和黑夜比喻成昆山這枚硬幣的兩面,可以發(fā)現,白天是鑲嵌著“全國百強縣之首”多重經濟發(fā)展耀眼光環(huán)的昆山,270多萬創(chuàng)業(yè)者在這片土地上川流不息,創(chuàng)造繁榮;作為硬幣的另一面,夜晚的昆山更清晰呈現的,則是人們溫暖而安詳,共融、共享這片土地給予的一切。

這同樣也是任何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必須回答的命題:小康之后,當財富需求、生存需求得到基本滿足,如何讓民眾公平地享有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成果?能否持續(xù)地讓這片土地上的創(chuàng)造者擁有從財富到精神世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及能否制度化地推動他們因為共同分享繼而共同創(chuàng)造?

依靠“每一個人”,為了“每一個人”。昆山用數十年的實踐,寫下了屬于自己的答卷。

“城富”與“民富”

作為早在2005年就榮登“全國百強縣”榜首的昆山,GDP的光芒耀眼早已不足為奇。但昆山主政者心里有本明白賬:衡量地區(qū)經濟是否真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試金石,關鍵在于城市富了,老百姓有沒有同步富裕?

2018年昆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030元,這一數據,在江蘇的縣級市中名列前茅。

聚焦富民,主戰(zhàn)場在農村。今年上半年,昆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5元,同比增長8.4%,增幅“跑贏”城里人。

在農村,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村富民的“金鑰匙”。昆山相關部門人士表示,2017年以來,昆山通過實施政經分開、資源盤活、土地流轉、興辦實體、產業(yè)帶動等舉措,全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2018年,昆山市發(fā)展培育出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超千萬村37個,超500萬村116個,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2.55億元,村均達到756萬元。

與此同時,兜住“困難人群”的底,是實現民富的重要紅線。2018年昆山投入城鄉(xiāng)居民大病保險財政補助6600萬元,近4萬人次受益,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45元。

昆山人社局副局長許繼華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昆山居民醫(yī)療保險最高可以達到60萬到80萬的救助金額。同時,自2003年開始,昆山城鎮(zhèn)農村參保便開始不再差異化,享有標準一致。這在全國也屬率先探索。

張浦鎮(zhèn)金華村

澎湃新聞走訪了解到,因為集體經濟發(fā)展,2018年,昆山張浦鎮(zhèn)金華村的村民人均分紅1300元。而相距20多公里的千燈鎮(zhèn)歇馬橋村,靠出租房屋加之每月與昆山市區(qū)職工無二的社保福利,一對普通老夫妻每月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昆山像這樣的老人有很多,所以大家都說,現在鄉(xiāng)下的生活比城里好?!毙R橋村村書記吳建榮對澎湃新聞說,“老人能自給自足,家庭糾紛都少了。”

千燈鎮(zhèn)歇馬橋村村景

數據顯示,近年來,昆山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長期保持在80%左右。從醫(yī)療、養(yǎng)老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讓民生“難點”成為撬動社會進步的“支點”。

評價一個地區(qū)民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指數時,財富收入無疑是重要的參考坐標,然而發(fā)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存環(huán)境為代價。

顯然,昆山并沒有迷失于對GDP的無度追逐。婁江的改變,便是讓昆山人倍感欣慰的案例。

婁江是昆山人的母親河。2000年前后,婁江被周邊一家印染廠嚴重污染。2013年始,地方政府痛下決心對其展開鐵腕整治,印染廠必須裝上高標準的排污設備,數年后該印染廠搬遷,婁江才逐漸“清”了起來。

與環(huán)保治污打交道多年,陳銀鴻深知環(huán)保對民眾生活的極端重要。最簡單的理解,空氣不好,都不敢?guī)Ш⒆映鲩T。

陳銀鴻現任昆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副局長,他告訴澎湃新聞,理念的明晰和重視,決定環(huán)保工作成效。他1993年調進局里時該局只有49人,而現在,全局環(huán)保隊伍已達200多人。

上世紀90年代,昆山經濟飛速發(fā)展,而當時自上而下環(huán)保意識并不強,以致幾年間環(huán)境狀況急劇惡化?!澳菚r候,每個區(qū)鎮(zhèn)都有幾條色彩斑斕、污水橫流的河道。”陳銀鴻說。

從2006年起,昆山開啟環(huán)保治理“最嚴厲時代”:劃定生態(tài)紅線、設定能源消費以及土地開發(fā)利用等“高壓線”、實施“藍天工程”、推行嚴格的環(huán)境準入標準。

十九大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tài)文明理念全國確立,昆山環(huán)保力度更增。2018年出臺的18項三年提升工程中明確將“美麗昆山”建設作為重要目標。

此外,昆山先后編制了《昆山市生態(tài)紅線區(qū)域保護規(guī)劃》和《昆山市綠色低碳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加快發(fā)展低碳經濟、綠色產業(yè)、循環(huán)經濟等,僅2018年以來就關停掉五六千家散亂污企業(yè)。

“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是,近三年來,昆山藍天白云的天數在增加?!标愩y鴻介紹說,2018年昆山的空氣質量指數在江蘇全省53個縣(市、區(qū))中排名第四,居蘇州地區(qū)第一。

昆山是全國較早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城市,后來發(fā)展到“不管金山銀山,有污染不進昆山”,“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huán)保理念和實踐經歷了一次次的革新與蛻變。

大美昆曲 大好昆山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恰如財富和藍天在昆山逐漸多起來一樣,昆山人還感受到了另一種美好也慢慢在這里生長。

出生湖南,2016年通過公務員考試到昆山工作的楊玉冰今年29歲。在陌生城市生活的日子里,昆曲是她的一大精神寄托。

“剛開始,就是覺得小生和花旦很漂亮?!边@是楊玉冰剛來昆山第一次看昆曲的感受。但兩年多時間下來,她不再單純停留于感官上的美好?!昂芏鄳蛱銮閻郏苡懈窬?。昆曲只要唱就要舞,對演員功底要求很高。文辭不像京劇直白,很典雅,有古詩詞的韻味?!彼龑ε炫刃侣務f。

投資9億元建成的昆山大戲院幾乎每周五晚都會燈火通明。晚飯之后,上這里聽一出戲,余音繞梁時散步回家,已經是楊玉冰一周中最期待的日子。

昆曲《牡丹亭》,園林版實景

兩個多小時,一百元左右的票價?!氨瓤措娪八,F場藝術和熒幕藝術不一樣,每一次現場表演都獨一無二,??闯P隆!眱H僅《牡丹亭》這一出戲,楊玉冰就看了將近二十遍。

家里有只大箱子,里面裝了幾百張看過的戲票、戲單和劇照;好幾位朋友都是看戲認識的,與昆劇院的小生關系好到可以受邀出席對方的婚禮……楊玉冰的生活因“戲”豐富而圓滿?!吧顗毫Υ?,聽一段戲,特放松,特美好?!?/p>

昆山多了“戲”味——這是近些年來昆山向外界展示的一種新鮮形象。

昆曲,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被尊崇為漢民族傳統(tǒng)戲劇的百戲之祖。19世紀中葉,京劇興起,昆曲敗落,直至新中國成立后大力扶持戲曲事業(yè),昆曲才得以重生。2001年,昆曲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單,成為昆曲復興的又一契機。

作為昆曲的故鄉(xiāng),昆山民間隨之也逐漸恢復昆曲熱。而真正讓外界重新認識昆曲的,則是昆山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的大力普及推廣。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建昆曲博物館,2001年開始連續(xù)舉辦七屆昆曲藝術節(jié),到現在覆蓋市區(qū)鎮(zhèn)各級的昆曲文化設施網絡體系,昆曲日漸深入人心。

尤其是去年10月,首屆戲曲百戲盛典在昆山揭幕,全國300多個戲曲劇種先后在昆山展演。這是有史以來劇種最為集中的一次全國戲曲會演,盛況空前,被媒體贊譽為中國戲劇吹響“集結號”。

經濟強縣昆山,也借此第一次強勁展現出打響“文化”品牌、擦亮“文化”招牌的強烈意愿。

昆山市委書記杜小剛明確表示,擦亮昆曲這塊金字招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就是要扭轉外界對于昆山只有GDP、只是“暴發(fā)戶”的誤解和認知:“對一個地區(qū)來說,豐富群眾文化和精神生活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課題?!?/p>

包括在央視播出的宣傳片,昆山這些年亮出的城市形象標語就是“大美昆曲,大好昆山”。“把昆曲放在前,清晰傳達的是昆山把文化底蘊的東西看得比經濟更重要?!崩ド绞姓嚓P人士對澎湃新聞說。

撰寫了引發(fā)強烈反響的《昆山之路》與《昆曲之路》專著的昆山本土知名作家楊守松認為,昆山地方政府擦亮昆曲這塊金字招牌的眼光和謀略很高,這是一座城市的自我升級與超越,體現了一個地區(qū)以人為本、以民為要的責任與發(fā)展意識。

百戲盛典

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的第二屆戲曲百戲盛典,38天呈現了56場高水平演出,平均上座率達92%,網絡直播觀看量達3500萬人次,抖音平臺播放量逾1.3億次,新浪微博網絡話題閱讀總量超過了3.1億次,相比去年新增了2億人次。

盛典才演到一半,全部的戲票已經賣出70%;來自成都的一對高齡夫妻專程趕到昆山自費觀看了全部38天的演出;去年戲曲百戲盛典時,就連昆山市委書記杜小剛想看《梁祝》都難求一票……這是一場戲曲的盛典,更是一場全民的文化狂歡。

“這兩年昆劇院的上座率已經從百分之三四十普遍提升到了七八十,觀眾的年輕化趨勢很明顯?!睋钣癖^察。

昆曲的好戲才剛剛開始。據悉,由政府主導,昆山近年陸續(xù)推出了惠民演出、培訓、扶持大師等政府項目,昆劇院每年都會實施開展昆曲進機關、學校、社區(qū)、企業(yè)的系列活動。

昆山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遠不止昆曲。以顧炎武為代表的先賢文化,以周莊為代表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文化,以大閘蟹、奧灶面為代表的飲食文化等,正漸次綻放屬于昆山的獨特文化魅力。

從“外來人口”到“新昆山人”

對昆山來說,打造人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繞不開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昆山是一個外來人口占2/3的城市。

某種程度上,昆山很像位于南方的另一座“移民城市”——深圳。在4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吸納四方資源,涌入各色人群,活力迸發(fā)、激情四射。由此,如何讓外來創(chuàng)業(yè)者同本地居民一樣,在這片土地上共建共治、共融共生,享有同等的發(fā)展機會,從而讓活力與激情可持續(xù)地為當地發(fā)展提供不竭的動力與養(yǎng)分,便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命題。

昆山外來人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沈衛(wèi)紅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昆山總人口約270多萬,本地人95萬,有179萬外來人口,外地人占據了三分之二。這在江蘇縣級市中比例是最高的。

從時間軸看,昆山的外來人口數量一直呈顯著增長狀態(tài),期間也經歷了幾次高峰。沈衛(wèi)紅介紹,1990年昆山外來人口才1萬;2000年昆山經濟加速,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外來人口突破10萬關口;至2006年,由于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帶來的強烈就業(yè)需求,外來人口迅速突破100萬,2007年飆升到近200萬。此后,隨著產業(yè)結構調整而漸趨平穩(wěn)。

為了管理這一龐大的外來人口群體,昆山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成立了外管辦。最開始以治安管理為中心,工作人員也是公安民警為主,后來的管理半徑擴大到勞動、建設、工商、民政、教育、衛(wèi)生等方方面面,各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也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

2002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明確表示:外來人口是本市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要“共處一地,共創(chuàng)繁榮,共保安寧,共樹新風”。

這個理念被寫入當時一個關于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辦法中,文件還首次把外來人口的稱謂改成“新昆山人”,并具體提出了要實施“融合管理”,即融管理、教育、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管理。

“所謂的‘新昆山人’,就是要不排斥、不歧視外地人,與本地人一視同仁。”沈衛(wèi)紅說。

而融合管理中,戶籍、就業(yè)、教育、醫(yī)療等方面是“硬骨頭”。如何讓新昆山人“入城”、“入戶”、“入職”、“入學”,解決好這些切身利益攸關點,才是能夠“穩(wěn)”住人的關鍵。

華東地區(qū)第一所臺商子女學校

沈衛(wèi)紅介紹,多年來,昆山先后制定了系列城市發(fā)展頂層規(guī)劃設計,建成一大批新昆山人生活區(qū)、服務區(qū)、商業(yè)區(qū)等綜合配套設施,出臺《新市民子女公辦學校積分入學辦法》等保障政策,最大限度滿足新老市民住、食、行、教、醫(yī)等基礎保障,為廣大外來人口融入昆山、建設昆山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和發(fā)展環(huán)境。

以教育為例。2016年,因高考政策改革,考生不一定要回戶籍地參加考試,以及取消了借讀費,昆山外來人口子女入學需求劇增。為緩解矛盾,昆山在當年探索了非昆山籍人員子女積分入學的政策,即在滿足昆山籍學生就讀公辦學校后,剩下的招生名額根據積分排名先后順序安排非昆山籍子女入學。這在當時的全國縣級市中,也是做得比較早的。

“這樣做更為公平有序,外來人員只要有社保、固定居住地等都可以積分?!崩ド绞薪逃贮h委委員龔建中對澎湃新聞說。

但即便如此,昆山教育系統(tǒng)依然壓力很大。龔建中透露,以2016年為例,全市提交的積分入學通過審核的孩子在兩萬人左右,其中公辦學校錄取率約93%,剩下未能解決的是7%。折算下來,還有一千多個學生。

一千多名學生想進、能進卻因為名額受限進不了公辦學校,這在當年釀成“十分突出、十分尖銳”的矛盾。龔建中說,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加快民辦教育建設來解決,同時昆山每年投入大量資源修建新學校、招聘新師資。而為了擴大招聘師資,地方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進行全市編制統(tǒng)籌,教育優(yōu)先使用。

同樣的矛盾在醫(yī)療上也很突出。昆山衛(wèi)健委社區(qū)科科長錢國華告訴澎湃新聞,從2009年開始,昆山就一直在推進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均等化就是不管你是城里人還是農民,是外來的還是本地的,都要同等對待,同等享受我們的公共衛(wèi)生服務?!?/p>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孕產婦化驗檢查、兒童保健、預防接種等都是向全國各地來到昆山的人免費開放,這對昆山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昆山市委市政府面對壓力從未搖擺過。沈衛(wèi)紅說,盡管從表面看,外來人口擠占了本地人的公共服務資源,也許去醫(yī)院要排隊的幾率增加了,乘坐的公交變得擁擠了,但本地人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公共服務的改善,正是基于外來創(chuàng)業(yè)者流入、經濟增長給昆山帶來的紅利:“沒有這些外來流動人口,就不可能有昆山的飛速發(fā)展。來到昆山,就是昆山人?!?/p>

城市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段俊到昆山時只有18歲,來的時候只覺得后悔,看見到處是農田和莊稼,跟在四川的老家沒什么兩樣:“這跟我想象中的城市差太遠了?!?/p>

但段俊最終在昆山一待就是20多年。昆山從她當年頗感后悔的小小縣城成長為繁華都市,而她也從一家車料公司的初級員工,做到嘉聯(lián)益昆山有限公司的檢驗員,并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段俊出席全國兩會。

2018年新當選的來自昆山的全國人大代表只有兩位,一位是昆山市委書記杜小剛,另一位就是段俊。

早在10年前的2008年,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1000名優(yōu)秀農民工受到表彰,段俊同樣光榮上榜。當時昆山當選的也是兩名,且都不是昆山本地人。

段俊回憶,那次接受表彰的優(yōu)秀農民工蘇州有十幾位,但其他縣市被表彰的大多是當地人?!斑@讓我更加認可了昆山,認可它的包容性。昆山把最好的留給了我們外來務工者,這樣的地方當然值得讓我留下,也值得讓我為之打拼。”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就意味著有機會代表廣大農民工在最高政治殿堂發(fā)出聲音。參加兩次人代會,段俊共帶去了四個建議,都是最底層人群關注的問題:放寬外地人員落戶條件、醫(yī)??ó惖鼐歪t(yī)、改善農民工出行、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

段俊對澎湃新聞說,成為人大代表后覺得自己肩上責任很重,她總是不由自主地在生活工作中去關注發(fā)現老百姓的真切需求。比如她的一份人大建議提出,涉及購票出行、便民就醫(yī)的公共服務類APP平臺,應該配備指導人員或者志愿者,以幫助缺乏互聯(lián)網技能的農民工解決實際困難。這份建議就是自己有次出差遇到大雪天氣,她看到很多農民工奔到火車站才發(fā)現班車取消了倍感無助而想到的。

每次想到一個建議后,段俊會向周邊的人廣泛摸底調查。為了農民工的養(yǎng)老保險問題,她先后給工友發(fā)出了100份調查問卷。做老舊小區(qū)安裝電梯建議時,她在多個小區(qū)里逢老人就問對電梯是否有需求:“很多老人以為我是賣電梯的,還有的以為我是騙子。”

截至目前,段俊的4個人大建議都收到了有關部門的回復,有的已經在實施推進中。比如老舊小區(qū)安裝電梯的建議,已經在蘇州先行先試。

昆山天南海北的179萬外來人口,大體可以分為10萬臺商、外來引進的科技人才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幾個群體,而外來務工人員無疑是人數最為龐大的主力軍。一座城市的現代化,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是核心,尤其是如何增強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對城市建設的政治參與更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00年后,昆山就將廣大外來務工人員的現代化提升列入“新昆山人”培育計劃:加強農民工的法治教育,改善農民工職業(yè)技能培訓,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素養(yǎng),一步步地推動他們從農民、市民進而向現代化城市公民的嬗變。

采訪中,提及昆山的城市精神,不少人都會說到“開放”“融合”。而真正的開放、融合,就是不排斥、不偏見,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志有所展、身有所棲、心有所安,奮斗之處便是家鄉(xiāng)。正是在每一個人活力勃發(fā)的共生、共創(chuàng)、共享中,讓昆山成為了今天的昆山。

    責任編輯:謝春雷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