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紀輕輕,又喪又焦慮丨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最簡單方式是什么?
原創(chuàng): 時差大叔丨心理0時差


“大叔,我好喪啊?!?/p>
有天晚上 11 點多鐘,當我正要關(guān)閉公眾號后臺準備睡覺時,突然彈出了這條消息。雖然只有 6 個字,卻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無力感。
這是一位男孩子的留言。經(jīng)過初步了解,我得知他在上大學(xué),明年就要畢業(yè)了。面臨畢業(yè),沒有欣喜,而是滿滿的焦慮。
因為不知道畢業(yè)后做什么而焦慮
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成為什么樣子而焦慮
因為努力了很久也沒有很大收獲而焦慮
因為看到別人朋友圈光鮮艷麗,而自己白紙一張而焦慮
因為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就好像看到了人生的終點而焦慮……
就像毛不易唱的那樣,“像我這樣迷茫的人,像我這樣尋找的人,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
其實,現(xiàn)如今覺得喪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甚至形成了一種「喪文化」,其本質(zhì)便是對自己未來深深的焦慮。

焦慮真的太常見了,一焦慮起來,就什么都不想做,好像只有刷刷手機才能轉(zhuǎn)移注意力。但回過頭來,就會更焦慮。
焦慮讓人不知所措,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
怎么辦呢?辦法可能比你想象的要簡單多了,因為大叔最近看到了一篇發(fā)在《Nature》子刊的研究,發(fā)現(xiàn)睡覺居然就可以有效地緩解焦慮、穩(wěn)定情緒![2]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睡眠都有效。
02
什么樣的睡眠,可以緩解焦慮?
睡眠是我們最熟悉的事情了,在一生當中,你我基本上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但你知道嗎,睡覺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睡著,而是可以分為五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大腦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產(chǎn)生的作用也很不同。
心理學(xué)家曾經(jīng)測量了人們在睡覺時的腦波變化,在睡前清醒時,腦波變化的速率很快,即可以理解為大腦在高速運轉(zhuǎn)。躺在床上困倦時,腦波便會逐漸開始變慢。[1]

在睡眠的階段1,即剛剛睡著,腦波已經(jīng)很慢了(如上圖)。但在階段2,腦波會稍微加快些。當?shù)搅说?、第4階段,你則會進入很深的放松睡眠階段,腦波變化已經(jīng)特別慢了,呼吸和心率也會降低下來。
最后,你會進入一個特殊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睡眠)。顧名思義,在這一階段,眼球快速移動,且伴有夢境出現(xiàn)。
睡眠的五個階段依次循環(huán),每循環(huán)一次,算作一個周期,每個周期大概持續(xù) 90 - 100 分鐘,我們每天晚上會經(jīng)歷 4-6 次這樣的周期,即 6 - 8 個小時。
那到底哪個睡眠階段可以緩解焦慮呢?
在《Nature》子刊的這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只有第3、4階段這種慢波睡眠,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深度睡眠,才可以讓焦慮的大腦平靜下來。[2]
研究過程其實比較簡單,研究者找來一群成年人,他們在第一次參加實驗時,晚上可以正常睡覺;而第二次參加實驗時,晚上則不能睡覺。每次完成后,研究者都會讓他們看一段激動人心的視頻,然后用儀器掃描大腦,并且評估焦慮水平。

當正常睡眠時,人們第二天會明顯感受到更少的焦慮,特別是那些有著更多慢波深度睡眠的人。
這是因為,深度睡眠可以恢復(fù)大腦前額葉的調(diào)節(jié)機制,降低情緒和生理反應(yīng),進而讓我們可以平靜下來,更好地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研究者還在線招募 200 多不同年齡段的人,跟蹤記錄了他們在連續(xù)四天內(nèi)的睡眠和焦慮情況,發(fā)現(xiàn)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睡眠質(zhì)量越高,次日的焦慮水平就會越低。
這就好辦了,既然深度睡眠可以緩解焦慮,那就去睡覺吧。但在這之前,你需要更好地了解一下深度睡眠。
03
關(guān)于深度睡眠,你可能會有一些誤解……
也許,你之前便聽說過深度睡眠,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1. 睡得越多,深度睡眠時間越長?
不得不說,我們?nèi)祟惪梢赃M化到今天,深度睡眠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在這一階段,身體可以快速恢復(fù)白天消耗的能量,并鞏固學(xué)習的新知識,便于更好地生存下去。
更重要的是,人體對深度睡眠需求的時間其實并不會太長,特別是 18 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大概只需要 1.5 - 2 個小時的深度睡眠。[5]


所以,睡得越多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增加慢波睡眠時長,因為最后可能全都是夢境這種快波睡眠了。
最好的辦法,是弄清楚自己需要多少睡眠。一般來說,睡醒后仍然感覺疲憊,那就可能意味著睡得還不夠。但值得注意的是,“每晚八小時” 這一睡眠黃金標準,可能不一定會適合所有人。
2015 年的一項研究便指出,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遵從自身身體的節(jié)奏合理睡眠。[7]
找出這種節(jié)奏的一種有效方式,便是持續(xù)幾天盡可能多的睡眠,足以讓你在第二天精神充沛,然后寫下睡眠日記,記錄睡不同時間的感受,用以找到適合自身的睡眠時間。

你可能經(jīng)常聽父母說:早睡早起,身體健健康康。
熬夜的確會傷身,但每個人身體的睡眠習慣其實并不相同。
以往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成年人口中,大概四分之一的人睡眠習慣屬于 “晨鳥型”,另外四分之一的人睡眠習慣則屬于 “夜貓子型”。[4]
“晨鳥型”,即像早起的鳥兒一樣,通常睡得很早,可能晚上 9 點-10點多就睡了,早上 4點- 6點多會醒來,且很容易進入深度睡眠,早起對他們來說毫不費力,完美地呈現(xiàn)出 “一天之計在于晨” 的狀態(tài) —— 早晨、上午絕不犯困、學(xué)習與工作的效率特別高。
“夜貓子型” 的人則正好相反,他們一到晚上就會精神抖擻,剛過12點睡覺都是早的,2、3點鐘能入睡都是正?,F(xiàn)象,但這時他們工作與學(xué)習的效率比白天高多了。由于睡得晚,他們一般在清晨時分才能進入深度睡眠。在他們的世界里,從來沒有 “早起” 二字。
這兩種類型的睡眠習慣,在人群中大概占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人,則處于 “中間的自由狀態(tài)”,可以晚睡,也可以早起。
決定我們是哪種睡眠習慣的因素,主要包括基因、環(huán)境和年齡等,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基因(大概占比 54%)。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我們本身就是 “夜貓子型” 的人,因為生物鐘、基因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早睡,那么只要能夠睡足自己需要的時間,其實并不會太影響深度睡眠的質(zhì)量。
相反,如果自身并不適應(yīng)這樣的睡眠習慣,而是因為工作、娛樂等需求,主動熬夜、遲遲不睡,那么就會給深度睡眠的質(zhì)量帶來影響。

好了,現(xiàn)在你對這種能夠有效緩解焦慮的深度睡眠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怎樣才能睡得更好呢?入睡困難,睡眠呈現(xiàn)碎片化、無法進入深度睡眠怎么辦呢?
04
少睡一點,也許你會睡得更好!
如何才能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內(nèi),更好地進入高質(zhì)量的深度睡眠,讓第二天的自己可以積極面對生活、減少焦慮呢?
其實道理大家都很懂了,例如規(guī)律作息、避免臥室溫度過高、光線調(diào)暗、遠離電腦手機、避免睡前飲酒與喝咖啡、日常進行鍛煉…… 這些做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睡眠質(zhì)量。
但對于一些難以入睡,又或者晚上經(jīng)常醒來,睡眠很淺、呈現(xiàn)碎片化的人,怎樣才能睡得更好呢?
大叔在這里教你一種方法 —— 睡眠限制療法。
這是研究睡眠的著名心理學(xué) Edward Stepanski 提出的療法,已經(jīng)被大量研究證實有效,且效果好于其它藥物等治療方式。[6]
顧名思義,睡眠限制就是少睡一些,然后你便會神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更容易入睡、更容易獲得深度睡眠。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 “少睡一些”,并非真正意義上減少睡眠的時間,而是減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時間。
“床” 這一概念,與之聯(lián)系最緊密的就是 “睡覺”,但當難以入睡、難以深度睡眠時,提到 “床”,就會激活這些不好的想法,甚至會不敢上床、在床上很擔心自己睡不好……

如果你難以入睡,或者睡眠呈現(xiàn)碎片化、一晚實際睡眠時間很短,那么可以嘗試以下做法:[3]
1. 記錄自己每天的實際睡眠時間,持續(xù)一兩周,然后算出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
2. 通過計算,如果你平均每晚只能睡著 5 個小時,那么從第三周開始,你每天晚上將只允許自己在床上 5 個小時,但不要少于 4 個小時;
3. 然后,每天計算自己在這 5 個小時里實際的睡眠時間,當實際睡眠時間占比 85% 及以上,那么第二天你在床上的時間就可以加 15 分鐘,以此類推,逐漸增加自己在床上的時間;
4. 就這樣,直至自己在床上睡眠的時間穩(wěn)定下來,提到 “床” 就會想睡覺,不是那種片段式的淺睡眠,而是真正對緩解焦慮有效的深度睡眠。
寫在最后
對生活很喪時,我們會焦慮得什么都不想做,這個時候最需要處理的,就是這種焦慮情緒。
既然什么都不想做,那就洗個熱水澡,美美地睡一覺。因為深度睡眠,可以讓我們身體冷靜下來。當睡醒后,你或許會神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挫敗與煎熬了。
如果自身睡眠狀況不是很好,很難進入深度的睡眠,那么可以嘗試一下大叔最后為你介紹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很有效,但實際上我們卻很少使用,可能是因為名字聽起來有些 “嚇人” 吧……
最后,當自己的焦慮與睡眠狀況都無法得到很好改善時,大叔還是建議你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例如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yī)生。
祝福你,
可以睡得好、吃得香
不焦慮、不喪
世界和我愛著你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2014). 心理學(xué)與生活.
[2] Ben, E. S., Rossi, A., Harvey, A. G., & Walker, M. P. (2019). Overanxious and underslept. Nature human behaviour.
[3] Brandon Peters.(2019). Sleep Restriction and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4] Horne, J. A., & ?stberg, O. (1976). A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morningness-eveningness in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obiology.
[5] New Healthy Advisor: How Many Hours of Deep Sleep Does One Need?
[6] Spielman, A. J., Saskin, P., & Thorpy, M. J. (1987).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by restriction of time in bed. Sleep, 10(1), 45-56.
[7] Yetish, G., Kaplan, H., Gurven, M., Wood, B., Pontzer, H., Manger, P. R., ... & Siegel, J. M. (2015). Natural sleep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ree pre-industrial societies. Current Biology, 25(21), 2862-2868.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