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心共濟 勇克時艱 首都美術家“以藝抗疫”作品實錄

孫立新 2020·熱血出征 油畫
2020歲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直面疫情,北京市文聯(lián)、北京市美協(xié)勇?lián)姑?,倡議首都美術家和廣大美術工作者,用畫筆描繪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記錄他們的形象和故事,為歷史立傳,為民生立心。
詮釋赤子之心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特殊時期,那些奮斗在前線的醫(yī)務工作者給予了國人溫暖和希冀,美術家們用畫筆將這些平凡又堅毅的面孔刻畫出來,表達醫(yī)者的赤子之心,鼓舞斗志,同時更是向一線醫(yī)務人員致敬。
這些作品大多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畫家們以真實的新聞圖片作為素材,描繪了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傳遞出生命的質量與情感的厚度。
李曉林創(chuàng)作的《赤膽忠心鐘南山》便是一幅以歌頌鐘院士為主題的人物肖像畫,畫面背景以冷灰色為主,天空灰暗,陽光退卻,營造出一種沉重壓抑的氛圍,象征著風雨如晦、疫情肆虐的武漢三鎮(zhèn)。在此背景的襯托下,身穿醫(yī)務服的鐘老的面龐柔和,通紅的雙眼滿含淚水,緊閉的嘴角彰顯出人物堅定的心情。厚重的筆觸,清冷的色彩,筆畫之間融合的是醫(yī)者的悲憫和抗疫的決心。
《所愿除國難 再逢天下平——李蘭娟肖像》則是黃華三的國畫作品,畫面描繪了李蘭娟院士工作的場景。這幅肖像畫刻畫得極為細致,用筆輕盈,線條靈動,墨色暈染緩緩展開,恰到好處,生動地描繪出李院士認真仔細的神態(tài),具有強烈的寫實性。
如果說上述兩幅畫讓我們感受到院士們的赤子之心,那么《武漢加油——獻給最美的逆行者》則展現(xiàn)了那些無名卻不平凡的醫(yī)務工作者的必勝決心。彭華競筆下的這幅畫描寫了五個醫(yī)護人員,他們?nèi)蔽溲b,或在手術臺上忙碌,或面向觀者握緊拳頭。連貫自然的線條和灑脫有致的筆觸共同構成了畫中人物的身姿,他們的目光柔和,舉起的手向人們訴說著希望。畫面背后是一片紅色,為畫面增添了一抹莊重沉靜的色彩,同時也昭示著堅卓不息的中國力量。
王珂創(chuàng)作的《致敬奔赴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同樣是一幅人物群像作品,他對醫(yī)務工作者的身影和話語頗有感觸,于是嘗試捕捉并定格了來自全國醫(yī)護工作者的奔赴武漢時的感人瞬間,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他完成了這幅作品。在創(chuàng)作時,他搜集了大量圖片,就是為了傳遞出這種環(huán)境之下心情的共性,架構一個場景性和指向性更趨宏闊而精神更為凝聚的畫面。有感而發(fā),筆墨有情,畫面中的每一個筆觸,每一抹色彩無不向觀者傳遞出一股力量——螢火之光,亦能匯聚成熠熠星河!
訴說家國情懷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在畫家們的筆下,軍人們昂首挺胸,沖鋒在疫情第一線。孫立新創(chuàng)作的油畫《2020·出征》,塑造了解放軍醫(yī)務工作者在正月十五闔家團圓的夜晚,風雨中向疫區(qū)疾馳,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整裝待發(fā),奔赴一線的莊嚴、凝重的氣氛與場面,畫面通過停在機場的大型運20軍用運輸機,大量的救援物資,不眠之夜閃亮的燈火,讓人感受到在這些即將奔赴一線的英雄們的背后,是舉國同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無堅不摧的力量。
彭華競的《期盼凱旋》,將解放軍與親人告別,即將奔赴一線的溫情畫面描繪出來,他們眼神炯炯,身姿挺拔,肩上背的不只是行李,更有一份使命擔當。畫面背景中的和平鴿象征著美好的明天,整體基調是溫情的,親情令人動容,家國情便令人熱淚盈眶。
莊明正的《英雄本色》、陳筱青的《防疫一線》、徐磊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等等都是軍人、警察題材的畫作,每一幅都是對逆行者的致敬,畫面中軍人、警察堅定的步伐和眼神,似乎都在告訴觀者:有我們?nèi)绱耍瑒倮K將會到來。
書寫眾志成城
在此次主題創(chuàng)作中,除了致敬眾多最美逆行者的繪畫題材外,還有不少作品記錄了疫情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鹕裆胶屠咨裆结t(yī)院的建設、社區(qū)動員控制疫情的蔓延、各行各業(yè)的人們捐贈物資等等,都在畫家的作品中凝聚成一個溫暖的故事。這些畫面有的筆墨揮灑,氣勢磅礴;有的描繪細膩,溫情脈脈,美術工作者將關切的目光放在那些細小的角落,借筆墨傳達出眾志成城的精神。于是我們看到,特殊時期人間每一處角落,都有溫煦的陽光照耀。
《挺立風云》是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范迪安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畫的如是實景,但力圖傳達這座英雄的城市和這個城市英雄的人民一定能夠戰(zhàn)勝疫魔的信念。長江水東流不息,黃鶴樓巍然如山,武漢挺立便是中國的勝利。
《光暖火神山》是一幅充滿希望的作品,創(chuàng)作者陳輝只用黑色和白色來渲染畫面,畫面上方有兩束光射下來,預示著光明即將戰(zhàn)勝黑暗,希望就在前方。許俊的作品《火神山醫(yī)院建設紀實》和《雷神山醫(yī)院建設紀實》,將武漢速建的兩所醫(yī)院刻畫出來。作品采取散點式構圖,以細膩的筆觸、淡雅的色彩將建設場面表現(xiàn)的靈動溫馨,充滿希望,但同時又不失其浩瀚磅礴的氣勢,這兩幅畫不僅僅是兩所醫(yī)院建設情況的記錄,更是夜以繼日為抗疫貢獻的勞動者的贊歌。
這次大量的投稿作品中,還有一些非常獨特的面貌。美術工作者們選擇更為多元的創(chuàng)作形式參與到這次抗擊疫情阻擊戰(zhàn)中。有貼近生活的宣傳畫,有簡約易懂的漫畫,還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圖案。另外,這些作品的題材也更為開闊,科普病毒危害、號召人們健康生活等等。多元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起到了陶鑄、感染人心的積極效用。
同心共濟,勇克時艱。無論是哪種題材,無論是何種形式,每一幅作品都凝結著峻挺的力量,每一個形象都蘊含著光明的希望,鼓舞斗志,感染懷抱。我們堅信,有他們,有千萬善良而不屈的人民,陰霾終將散去,神州定是晴天。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