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韓國媒體眼中的清末新政

2020-04-01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chuàng) 李細珠 東方歷史評論

撰文:李細珠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憲政是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的重點。在清廷頒布預(yù)備立憲上諭之后不幾天,《皇城新聞》發(fā)表評論認為:清朝從鴉片戰(zhàn)爭到庚子事變期間,外則飽受列強侵略,內(nèi)則各派勢力政爭不已,政治腐敗,國是日蹙,如今終于開始憲政改革,或現(xiàn)一線曙光。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自我救贖的最后努力。時人預(yù)言:“行之而善,則為日本之維新;行之不善,則為法國之革命?!辈恍业氖?,清王朝最終被革命推翻。大韓帝國與清王朝的命運有相似之處,但并不完全相同。當清王朝以行新政而亟圖自救的時候,大韓帝國也以“獨立自主”的名義而在日本殖民地化過程中苦苦掙扎,但終究逃不脫被吞并的劫難。當然,這些都是今人的后見之明。至于在當時,清王朝與大韓帝國各自沿著幾乎平行的軌道走向深淵之際,這對難兄難弟曾經(jīng)是否及究竟如何互相觀照,則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韓國對清末新政的觀察與反應(yīng),學界以往相關(guān)研究成果不多。最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學者白永瑞先生關(guān)于大韓帝國時期韓國輿論對中國認識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韓國輿論視野中的清王朝的三個面相:一是作為韓國蔑視對象的中國,二是作為東亞和平一員的中國,三是作為改革模型的中國。另外,中國學者王元周先生在探討韓國人對中國否定認識的歷史根源時,認為近代以來,尤其是甲午戰(zhàn)爭以后,韓國的啟蒙思想家為樹立民族主義,往往把中國作為韓民族的對立面,這便使韓國的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在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否定認識基礎(chǔ)之上。韓國學者樸敬石先生在評論該文時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不管哪個時代,對對方的否定認識和肯定認識都會共存”,“應(yīng)考慮到韓國人對中國認識的整體面”。實際上,究竟韓國人對中國認識如何,當然需要整體上的觀照,但每一項具體的研究都可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側(cè)面,也是無可厚非的。本文以大韓帝國時期的重要報刊《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的報道和評論為基本材料,探討韓國報刊媒體對清末新政的觀察與反應(yīng),關(guān)注的重點不僅僅是其認識中國問題,而且還有其自身反省問題。

1

《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均開設(shè)“外報”與“論說”欄目。這些欄目有大量關(guān)于清末新政的報道和評論,雖然國際形勢變化多端,《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的新聞關(guān)注點時有轉(zhuǎn)移,再加上清末新政也是在不斷地調(diào)整政策的過程中進行,使《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的相關(guān)報道不免顯得凌亂斑駁甚至舛誤雜出,但綜而觀之,尚不難看出清末新政的整體概貌。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其統(tǒng)治的最后十年(1901-1911年)所進行改革的總稱,具體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與社會生活領(lǐng)域等多方面的變革。對于這些變革,《皇城新聞》與 《大韓每日申報》的報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皇城新聞》

關(guān)于政治方面的改革。清末新政與洋務(wù)運動顯著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變革指向制度層面,尤其是政治體制的變革。新政開始不久,清廷諭令設(shè)立督辦政務(wù)處,作為辦理新政的總機關(guān)?!痘食切侣劇废仁亲髁撕喴膱蟮溃骸扒鍑谌ピ仑ヒ蝗瞻l(fā)表組織督辦政務(wù)處之上諭,以慶親王、李鴻章、榮祿、崑岡、王文韶、鹿傳霖為政務(wù)大臣,劉坤一、張之洞在其任地兼攝,還行北京后舉行政務(wù)改革?!彪S后,該報又全文譯載了這道上諭。日俄戰(zhàn)爭后,立憲思潮涌動,促使清廷進行預(yù)備立憲。

對于清廷憲政改革的各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都多有關(guān)注。如,清廷宣布預(yù)備立憲上諭的報道:“各國富強之基礎(chǔ)在于憲法,政務(wù)采諸公論,決于庶民。為濟今日時艱,宣布立憲政治,大權(quán)統(tǒng)于朝廷,萬機決于公論。然而民智未開,準備未齊,先以官制改革為始,然后改革法律、教育、財政,振興武備,斟酌各國政法,制定憲法?!痹偃?,丙午官制改革的報道:“清國頒布官制改革上諭,內(nèi)閣、軍機處之一切規(guī)定依舊,外務(wù)部、吏部依舊,巡警部改稱民政部,戶部改稱度支部,合并財政處,禮部合并太常、光祿、鴻臚三寺,學部依舊,兵部改稱陸軍部,合并練兵處與太仆寺,海軍部及軍諮府未設(shè)前,暫時歸陸軍部,刑部改稱法部,大理寺改稱大理院,工部與商部合并,改稱農(nóng)商工部,郵傳部新設(shè),理藩院改稱理審院(理藩部——引者注),資政院新設(shè),審計院新設(shè)。”并列舉了軍機大臣及各部院尚書、侍郎等名單。隨后,還對新舊官制及各衙門新舊職官詳細列表對照,其變與不變之處一目了然。又如,九年預(yù)備立憲上諭的報道:“清帝頒下上諭,從本年起九年間,國會開設(shè)諸般準備完畢,同時頒布欽定憲法,施行各種規(guī)定,憲法、議院法、選舉法、逐年準備條項在官報頒布?!庇秩?,奕劻內(nèi)閣設(shè)立的報道:“慶親王被命總理大臣,以下各大臣亦有任命?!鄙院?,還就清朝新設(shè)內(nèi)閣發(fā)表了評論文章。其他如五大臣出洋,第二次考察憲政大臣的派遣,諮議局與資政院的創(chuàng)辦,國會請愿運動等等,均有相關(guān)報道。

2

清朝的政治改革,立憲自然是重點。日俄戰(zhàn)爭后,立憲的日本戰(zhàn)勝了專制的俄國,樹立了東亞國家振興的榜樣。清朝開始預(yù)備立憲,韓國也是感同身受,固然多所關(guān)注。以上所述較多,下面著重探討另一個重點,即清朝政治改革過程中各種勢力派系的權(quán)力斗爭問題。這種派系矛盾錯綜復(fù)雜,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清廷內(nèi)部革新派與保守派的矛盾。“清國保守派領(lǐng)袖軍機大臣榮祿恃西太后之寵信,有虞于自己不利,抑制革新派有力者之權(quán)限。兩三年以來,從各方面策 劃恢復(fù)自派失墜之勢力。當時革新之氣運頻頻勃興,西太后固有威力阻止,然萬若阻止,榮祿深慮政治上保守派地位反被大打擊,遂嗾使御史黃祖承等彈劾革新派之領(lǐng)袖袁世凱或瞿鴻機等,至再至三?!?/p>

二是中央與地方督撫的矛盾?!盀樯套h對袁世總督之改革意見書,王大臣等開內(nèi)閣大會議,學部尚書榮慶、軍機大臣世續(xù)兩氏提議中央集權(quán)之說。湖廣總督主張依然維持督撫之權(quán)限,對此辯駁曰:首都在地方遼遠,督撫之權(quán)限減削,地方施政上時時待中央政府之訓令,有緩慢掣肘之慮。陜甘總督升允亦同意?!?/p>

三是滿漢之間的矛盾?!扒鍑绖P受滿洲大臣之反對, 醇親王、肅親王、世續(xù)、鐵良、慶親王諸人互相結(jié)合對付袁氏。袁氏在中央無有力之黨援,其黨與為徐世昌、楊士驤、段祺瑞、趙秉釣[鈞]、嚴修等諸人,因嚴查革命黨得西太后之信任。則今袁氏之失敗,可預(yù)度將來兩黨之大決戰(zhàn)。”正是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斗爭影響了清朝新政改革的進程,因而也是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的一個焦點,并不足怪。

至于軍事改革,當然陸軍軍制建設(shè)是一個重點,已如上述;《皇城新聞》等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的另一個重點是清朝海軍復(fù)興問題,這方面有大量報道。清朝洋務(wù)運動時期建立的北洋海軍于甲午戰(zhàn)爭中全軍覆滅,從此海軍一蹶不振。清末新政時期,海軍復(fù)興再次成為重要議題。尤其是在第二次海牙國際和平會議上,中國因為沒有海軍而被列為三等國,振興海軍更是刻不容緩?!痘食切侣劇穲蟮溃骸扒鍑\娮匀涨鍛?zhàn)爭以后,艦隊并未復(fù)舊。昨年海牙萬國平和會議,清國無海軍,故被貶下三等國,此無非加深國家之恥辱。邇來清國官民間有海軍復(fù)舊之議,近者畢竟為海軍復(fù)舊之決定,先支出二千萬兩,設(shè)置南洋、北洋及越[粵]洋三洋之海軍根據(jù)地?!焙髞恚宄O(shè)立籌辦海軍處,以貝勒載洵與水師提督薩鎮(zhèn)冰為籌辦海軍大臣。載、薩兩大臣出洋考察歐美與日本海軍,加緊進行清朝海軍建設(shè)。1910年,清朝建立兩支海軍艦隊:第一巡洋艦隊, 有巡洋艦4只,練習艦、水雷炮艦、哥爾貝德型船各1只,另有水雷艇8只,其附屬陸上官衙學校兵營有巡洋艦隊司令部、芝罘水師學堂、芝罘海軍水師營舍;第二長江艦隊,有炮船13只,哥爾貝德型船2只,運送船1只,其附屬陸上官衙學校兵營有長江艦隊司令部、南京水師學堂、南京魚雷學校。其實,這與甲午以前清朝之北洋、南洋、閩洋、粵洋四洋海軍相比,還差得很遠。載洵、薩鎮(zhèn)冰等還在謀劃改籌辦海軍處為海軍部,并進一步提出海軍發(fā)展草案,包括海軍軍港建筑、艦隊組織、教育振興、工廠建設(shè)等重要問題,甚至希望借外債辦海軍。然而,終清之世,其海軍并未振興。

威遠艦

另外,《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比較關(guān)注細節(jié),也能揭示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如關(guān)于慈禧太后變法態(tài)度的報道:“清帝召集翰林院學士、編修面諭:宜研究泰西政治學。其時西太后同席,自思今后清國如仍持以前之守舊主義,國家之富強永不可期,不得已而背祖宗成法,效仿泰西文物制度,不可不行革新。撫今追昔,不禁自然垂淚,左右旁列者亦一同放聲啼泣?!薄扒迦宋暮V蛉嗣咳展┓钗魈笞笥遥稣Z其所親人云:太后居恒郁郁不樂,曰:不變法萬不能行,變法又毫無把握,輕動妄舉,又恐貽笑外人,如何是好?大小臣工屢次召見,所說各各不同,令人悶煞!”可見慈禧太后對于變法的矛盾心態(tài)。還有關(guān)于慈禧太后學英語的報道: “近日西太后每日讀習英文,前日各國使臣陛見時,采英音LH (How Do you do——引者注)向各使致禮?!薄拔魈竽肯抡龑W習英語,其進步頗著?!北M管慈禧太后學英語難免有作秀之嫌, 但這多少也是一種開放姿態(tài)的表露。再如關(guān)于預(yù)備立憲的報道,有兩個細節(jié)頗值得注意。一是資政院派員學習速記法的報道:“清國資政院派送赴日德兩國速記法視察員,擬歸國后設(shè)立學校,為國會之議事筆記及其他必要時使用該法?!倍琴Y政院設(shè)立旁聽席的報道:“清國資政院總裁倫貝子與各提調(diào)會商,在該院正座左邊設(shè)立新聞記者旁聽席(外人不得與列),正座右邊設(shè)立各國駐京公使旁聽席(中人不得與列),除軍政上交涉上會議外,皆許其報名入座旁聽?!睙o論是速記法還是旁聽席,都在資政院與珞議局會議中使用。事實上,資政院與諮議局會議程序是非常 規(guī)范的,由此對清末預(yù)備立憲應(yīng)該有新的認識。

3

由于清末新政并非一場有嚴密計劃按步驟推行的改革,實際上是在不斷摸索與調(diào)整的過程中逐步展開的,而《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又畢竟是外國媒體,故其對清末新政的觀察與報道確實難免有偏差失誤之處。主要表現(xiàn)有三:其一,有些信息反應(yīng)滯后,并有重大遺漏。清廷頒布新政改革上諭是在1901年1月29日,其時正值庚子事變期間,國際形勢異常復(fù)雜?!痘食切侣劇樊敃r有關(guān)中國的報道也主要是關(guān)注庚子事變,直到將近兩個月之后的3月22日才發(fā)表 一篇論說《清國有革新之善策》。清廷那個新政上諭一直未見報道。在清末新政啟動階段,兩江總督劉坤一與湖廣總督張之洞聯(lián)銜合奏的《江楚會奏變法三折》,醞釀多時,正式上奏于1901年7月12、19、20日。慈禧太后于10月2日發(fā)布懿旨,予以批準實行?!痘食切侣劇凡]有報道江楚會奏前兩折,而直到慈禧太后懿旨發(fā)布兩個月之后的12月3日,才簡要地報道了第三折的內(nèi)容。載澤、戴鴻慈、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每考察一國,都會向清廷上奏考察報告。

1906年2月13日,載澤一行上奏考察日本大概情形報告;3月12日,清廷朱批:知道了?!痘食切侣劇芬彩窃趦蓚€多月后的5月18日,才作了簡要報道;其他大量相關(guān)考察報告并不見報道,《大韓每日申報》也是如此。另外,還有一些重要遺漏,如學制改革中的“癸卯學制” “壬寅學制”的制定與科舉制度的廢除,甚至《欽定憲法大綱》的頒布,都未見有關(guān)報道。

《欽定憲法大綱》

其二,也有混亂不清甚至前后矛盾之處。關(guān)于清廷內(nèi)部的政治派系,《皇城新聞》有報道: “目下西安朝廷分三黨派:鹿傳霖一派,專唱排外主義,與外兵決戰(zhàn);榮祿一派,尚持久駐西安之說,取糊涂態(tài)度;王文韶一派,主張速回鑾北京,稍傾改革主義。此三黨互相排擠,競爭勢力,然此際無一人奏請皇帝親政?!庇謭蟮溃骸扒鍑窈蟊本┱秩绾??欲解此疑問者,先不可不知清國大官之系統(tǒng),與此系統(tǒng)對外國關(guān)系好惡情感之緣故。日英派為慶親王、王文韶、張之洞、劉坤一及其他南清國督撫;俄國派有榮祿、鹿傳霖及其黨與,在宮中有一定勢力;中立派是袁世凱(頗近日英派)。李鴻章身故以后,清國失去有力而聰明之俄黨首領(lǐng),榮祿亦沒有昔日之勢力,故現(xiàn)今情態(tài)是日英派得意,又有袁在后暗援,可知北京今后政局?!逼渲袃蓚€關(guān)鍵人物榮祿與鹿傳霖原來說分屬兩派,后來又說是一派,讀者如何分辨?清朝籌議立憲之初,有關(guān)上、下議院的組織,有報道:“清廷參考立憲制度,曩有設(shè)置眾議院效仿下議院,政務(wù)處效仿上議院。政務(wù)處改稱議政處,決定由各部大臣侍郎以上之高等官組織。不日間將頒布施行?!庇钟袌蟮? “支那政府曩日準備頒布立憲制度,有設(shè)立議會之議,計劃下議院由現(xiàn)在政務(wù)處改定,上議院由各部侍郎以上之髙等官組織?!逼溟g政務(wù)處的角色,原來說是上議院,后來又說是下議院,亦使人莫名究竟。

其三,還有錯誤報道,不知所據(jù)。《皇城新聞》報道伊犁地區(qū)軍制改革,有云:“清廷改革伊犁方面之軍制,以兵部尚書長庚任伊犁將軍,伊犁將軍馬亮任烏里雅蘇臺將軍。”其實,長庚只是兵部尚書銜,而伊犁將軍與烏里雅蘇臺將軍只是清代八旗駐防地的最高行政長官,長庚與馬亮的調(diào)任,只是地方官調(diào)動,并不是軍制改革。《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還先后報道同一消息:“清國出洋大臣歸京后,張之洞、袁世凱、岑春煊等各總督一齊上京,開御前會議制定立憲政體事?!笔聦嵣?,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國后,只有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就近進京參與了預(yù)備立憲決策的廷臣會議及其后的官制改革,湖廣總督張之洞與兩廣總督岑春煊不但沒有參與有關(guān)立憲決策的御前會議,官制改革也只能選派司道大員進京隨同參議。顯然,《皇城新聞》等報道的是一條假消息。清廷宣布預(yù)備立憲不幾天,官制改革剛剛著手,《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就同時披露一份清朝新內(nèi)閣名單:“清國官制改革采用日本制度,各大臣任命如左:內(nèi)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參謀總長袁世凱,外務(wù)大臣唐紹儀,內(nèi)務(wù)大臣擇公,司法大臣徐世昌,農(nóng)商務(wù)大臣振貝子。端方、張之洞、瞿鴻機三氏人樞密院。”這同樣是一條假消息。

盡管如此,這些并不妨礙時人與后人通過《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等韓國報刊媒體對清末新政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媒體報道的及時性、客觀性、真實性固然重要,但其主觀認識與反應(yīng)更值得探討,這便是以下需要論述的內(nèi)容。

4

在東亞政局變動的過程中,清末新政始終是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的重要對象?!痘食切侣劇放c《大韓每日申報》有大量的相關(guān)報道,并時常發(fā)表頗有針對性的“論說”文字。韓國報刊媒體究竟如何看待清末新政?通過分析《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的相關(guān)“論說”文字,可以有如下四方面的認識。

一是對清政府政治腐敗的批判,不改革將不可救藥。清廷在庚子事變中逃亡西安后,迫于內(nèi)憂外患的壓力,發(fā)布了新政改革的上諭,各省督撫紛紛上奏各種改革之策。對此,《皇城新聞》 不以為然,批評各督撫“何其見事之晚也”。有謂:“清室之萎靡不振,蓋亦久矣。內(nèi)亂蜎集,外患鷙張,尤為岌岌于十年之間者,即天下之所共知也。為其臣者,茍有一分犬馬之誠,悲憤慷慨,唏噓嘆息,何以則圖存國家?何以則拯濟生靈?議出此案,固在十年之前。”這期間,各省督撫“希覬榮寵,窺伺權(quán)勢,自圖肥己,與同狗彘,忘棄邦國,與同秦越”。即使光緒皇帝發(fā)動戊戌變法,也是無動于衷,“或阿附助虐,或袖手旁觀,遂至洪流稽天,大火燎原,宗社之危亡,人民之酷烈,一陷于四千年無前之禍坑”。這些“誤君亡國之臣”現(xiàn)在紛陳改革之策,希望在局勢和平之后實行,并不是有悔改之心,實際上不過是其企圖與頑固派劃清界線以私謀自救之計而已?!耙越裼^之,平和回復(fù)未可期必于何時;雖至平和回復(fù)之日,畢竟倨傲之心復(fù)萌,懈怠之習復(fù)作,豈可臥薪嘗膽、忘餐廢寢汲汲為國家計也?此輩之心,明若觀火者存焉。處罰元兇,誅戮禁錮,幾回相續(xù),渠亦膽寒肝冷,魂不附體,所以出于弭患求生之窮計也?!钡胤蕉綋崛绱?,清廷又如何呢?清廷在危難之際逃至西安,偏處一隅,朝廷上下仍不思振作,而是文恬武嬉,一片歌舞升平景象?!拔魈蠛糜^劇,公宴日開?;侍佑问師o度,耽觀劇場,放僻私游,住宿娼家。各官醵金會?,廣招梨園,大張演戲,殆無虛日。士商尚風,宴飲日張,一次酒席,銀至三四十兩。上自宮廷,下至市井,優(yōu)嬉逸樂之像,流連荒亡之態(tài),不見如睹。大抵清國之宗社傾覆,城闕淪陷,生靈屠戮,禍出誰手,罔非西宮之釀成厲梯也?,F(xiàn)今萬里蒙塵,十分危懼,宿過未懺,舊惡未悛,幸其矢丸未及之暇,猶有姑息昵樂之念,此何忍斯?然西后不過一寡婦,溥雋不過一紈绔,各官不過是逐逐繩狗之一輩,士商不過是無學問無愛國心之一流,此輩亦何足深誅也。如鹿傳霖、榮祿、王文韶等皆元老大臣,當此危亡匪朝伊夕之日,雖如越俘嘗膽,楚囚對泣,猶不知置身何地。未聞進一諫以止宴嬉,未聞決一策以靖危亂。派分黨列,互相排擠,不顧國難,各圖私計,紛紜爭哄,坐失時局。大事一去,是誰之責??飲游嬉,處堂之燕雀也;分派爭哄,相持之蚌鷸也?;饎菀患?,輿堂俱然,已無暇論;漁叟一至,坐收其功,理所難免。全清一局,將何以援之?”

《大韓每日申報》分析清朝國權(quán)萎弱與社會紊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官吏的貪風。賣官鬻爵,賄賂公行。總督賣將官,總兵之職銀二千兩至萬兩,尉官之職不下一二千兩;總兵、尉官便干沒糧餉和吃空額以中飽私囊,作為補償。布政使賣文官,知縣之職銀數(shù)千兩,亦靠搜刮重斂作補償??偠?、巡撫與布政使之職需銀數(shù)萬兩,而其所賣管下文武官吏可得數(shù)十萬兩。都察御史擬參劾某大官,其暗中花費數(shù)萬兩打點便可無事。至于訴訟案件,大者數(shù)千兩,小者數(shù)百兩。“清人俚諺曰:衙門雖開,理直而無錢勿入?!必濓L盛行,全國人心思亂。“此風不革,其國其民雖不欲滅絕,其可得乎?”盡管如此,清廷畢竟已經(jīng)開始實施新政,幡然變革雖晚,然或有可圖?!叭羰骨逋⒁姍C運斡在于戊戌政變之日,則拳匪之禍,聯(lián)合之烈,償金之毒,播越之苦,不但不止于此極,勵圖六七年之間,未知踵后于列強。今乃經(jīng)營于覆轍之后,反未知十年之間而能回復(fù)其漸盡之元氣,此豈非為清國執(zhí)政者失策乎?雖然,覆轍之余,不能有后車之戒而長往不返,必至亡滅乃已。何幸維新之議遽出于此頭,使全清一局得此苞桑之系也!”清朝雖然錯失了戊戌變法的大好時機,但在遭受庚子事變重創(chuàng)之后實行新政,尚不失亡羊補牢之意。

《大韓每日申報》

二是對清末新政整體意義的頌揚,肯定其對中國前途乃至東亞大局的貢獻。清廷頒布新政上諭后,《皇城新聞》最早的評論文字認為:清朝在危難之際窮極思變,或可從惡夢中喚醒,以圖轉(zhuǎn)危為安?!肮蕵O則必變之理,在乎今日維新之舉。則是舉也,定是喚醒惡夢,固非囈語也審矣。余于團匪倡亂之初,嘗論全清之變局,以今日危亡之端,即他日興存之機云者,致以此也。大凡有國者,處安危存亡之局,善其措置而安而存,否則而危而亡。無爽毫發(fā),不待唇舌而可下。況乎清國之人心不至瓦解,清國之時勢不至土崩,則豫機奮圖,光興國謨,豈不易于反手于今日之清國哉?”隨后,又稱贊兩江總督劉坤一與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改革意見為進步主義,將一掃清廷內(nèi)部的頑固守舊風氣;而且清廷所派謝罪使醇親王載洋赴德國、那桐赴日本,也將順便調(diào)查東西洋文明國之文物制度?!盎罔幈本┮院螅瑢⑿幸淮蟾镄??!睂τ谇宄抡母锖蟮囊恍┬伦兓?尤其是預(yù)備立憲,《大韓每日申報》給予了熱情的贊揚,有謂:“改革乎,改革乎,清國政府今日實施改革乎?實可歡迎與祝賀。彼虛驕自大之清人今日喚醒宿夢、脫卻舊習乎?因循偷惰之清人今日思想進步、志氣鼓勵,腐敗無能之清人今日精神刷新、事業(yè)進取。世界最古之支那國將呈現(xiàn)出新面目,東洋最大之愛新覺羅氏政府將發(fā)布新制度?!鼻迥┬抡M展雖緩,但亦有種種進步之表現(xiàn)。“就其政治而言,則憲法實施之預(yù)備與國會開設(shè)之催期是也;就其教育而言,則全國各處學校稍稍設(shè)立,海外留學生達數(shù)萬名;就其軍備而言,新式操演陸軍四十萬,計劃新設(shè)海軍 部并完設(shè)艦隊;以及為增進實業(yè),向東西各國派遣工業(yè)學生;為使自國人之手制造新式武器,而增設(shè)機器局等事是也?!?/p>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后,對于清末新政之前途,《皇城新聞》提出了四種憂慮和兩種希望。其憂慮是:1.清朝政界新舊兩派復(fù)雜,萬一守舊派急驟勢力反對維新,新舊兩派競爭劇烈,可能發(fā)生奇變;2.滿漢兩族關(guān)系緊張,漢族對滿族久抱不平積怨,如因此國家非常事變,而起滿漢沖突,將釀成大局危機;3.革命黨與哥老會乘機擾亂滋事;4.其他 列強乘此危亂出面干涉。其希望是:1.現(xiàn)在醇親王居攝政之位,其人格溫良,曾游覽泰西各國,了解歐洲文明,主張開明,有識見,近幾年來于守舊與開明兩派之間無所偏依,如今仍以審機觀變之手段,實行維新政治,可以維持大勢;2.憲政預(yù)備之大政由光緒皇帝詔敕頒行,攝政王企圖維新文明乃遵行先帝之遺旨。“皇天眷顧我東洋,使支那大局不陷四種憂慮,而得達二種希望?!逼鋵η迥┬抡谕醺撸z政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皇城新聞》認為:“清國自攝政王代理以來,諸般政治漸臻改良。”其引用美國某博士的話說:“中國執(zhí)政柄者無有再勝于攝政王者,且近十年中國一切變法之良結(jié)果必多出王之手,故攝政王造就中國之幸福良為不淺?!鼻迥┬抡粌H關(guān)系中國前途,而且關(guān)系東亞大局。“就中與東洋之安危和黃種之存滅有關(guān)系者為支那,蓋支那擁有三萬里版圖、四億萬民族,成立一大帝國。若支那富強發(fā)達,足有能力抵敵歐美諸國,東洋大勢鞏固而有幸福。若支那一向腐敗不振,至被歐美人瓜分之境遇,我東洋諸國均受其敗乃必至之勢?!币蚨鴮η迥┬抡錆M著希望與信心?!扒鍑缘老桃詠?,政治腐敗,國力墮落,被海外諸國之蹂躪,至于光緒朝而極矣。最近攝政王當國以來,上下人心有發(fā)憤自強之態(tài)度,預(yù)備憲政,獎勵教育與實業(yè),復(fù)興海軍,改革陸軍,實行滿洲之移民墾地,及國會速開運動,諸般事業(yè),稍稍振興。彼歐美諸國對清國不加強壓,欲得歡心,外交程度亦實有進步之美觀。孟子曰: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于天下。蓋大國之進步比小國有迅速之效果,乃勢之固然。即令時代雖大國之勢五年間不能滿足發(fā)達程度,近則十年,遠則二十年,其興也勃焉。今支那之勢其進步繼續(xù),宜其不出此限?!碑斎?,這種信心是對清末新政改革方向與前途的期待, 但腐敗的清政府能否承擔這個改革的領(lǐng)導重任則尚存疑問。

5

對清末新政具體改革的分析與評論,多有贊揚之意。憲政是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的重點。在清廷頒布預(yù)備立憲上諭之后不幾天,《皇城新聞》發(fā)表評論認為:清朝從鴉片戰(zhàn)爭到庚子事變期間,外則飽受列強侵略,內(nèi)則各派勢力政爭不已,政治腐敗,國是日蹙,如今終于開始憲政改革,或現(xiàn)一線曙光?!敖窬推湓t諭之思想與官制之改革觀之,雖其九仞之一簣與掘井之汲泉,未知當在于何時,抑亦萬里之遠,發(fā)軔之初也。由此而織成錦繡之憲章,照耀于全地球上,固未可知;由此而鞏固愛新氏之宗國,杜絕外族之侵侮,固未可知;由此而永保東洋之和平,造得黃種之幸福,固未可知。不然而徒侈一時之外觀,貽了他人之恥笑,亦未可知。此在任命諸氏滿腔之熱達于極度與否,實非吾輩之容易論斷者也。雖然,現(xiàn)今支那亦可謂亂極思治、苦盡得甘之時?!鳖A(yù)備立憲以改官制為先,但丙午官制改革隨即受挫,“改革派失敗,守舊派勝利,可謂龍頭蛇尾之改革”。不過,清朝既已走上立憲道路,其前景可觀?!按巳糠讲邔嵭校览龑⒁獛啄旯怅?,然今其皇帝與首領(lǐng)元老于此問題進路,以此形態(tài)觀之,美哉清國后運!”《皇城新聞》 甚至把清朝看作當時世界上新出現(xiàn)的立憲國家代表。光緒皇帝去世后,據(jù)說清朝王公大臣向攝政王建議要給他鑄立銅像,以紀念其開創(chuàng)立憲之首功。該報頗有感慨,有謂:“光緒皇帝御極三十八年之間,凡幾遭國家之非常奇變矣!……乃及攝政王朝,克遵先帝之遺意,立憲預(yù)備著著進行,天下顒望日新。今親王大臣等以紀念其立憲首創(chuàng)功德之意,奏議建立銅像于殿上,然則光緒皇帝創(chuàng)立立憲之功德,貽支那四億萬人民之無量福祉也。”顯然,對憲政期望甚高。其他如經(jīng)濟改革,從清朝繡品出口認識到振興實業(yè)的重要性,有云:“目今當產(chǎn)業(yè)競爭之時代,何種營業(yè)發(fā)前未發(fā)有進步能力者,便得生存之幸福;若因陋襲故,不圖進步者,便不免敗滅之慘禍?!?如軍事改革,清國通過編練新軍,將成為“一大武略國”。清朝地廣人眾,財源豐富,將練成三十六鎮(zhèn)陸軍及更多后備部隊。在普遍聘請日本人教練下,必將成就一強大陸軍,尤其是其軍官訓練有素,將更加引人注目。“武官大加教練,特別謹慎,且其品級及順序整列,無限優(yōu)美。清國一次覺夢,欲擔待所當職務(wù),其十分完全。惹起世人之驚駭,今既多著其機矣?!比缥幕逃母?,清末新政中建立學校教育體制與派遣出洋留學生,并改革科舉八股選材之道,講求西學新知?!痘食切侣劇氛J為:“今此學程一款,實其更張之第一大關(guān)鍵也。”“蓋支那之不振,厥由于教育之不明與選舉之不公,人才杳然,無以振作治道之衰替。今既迅先著手于此二事,豈非清國維新之基兆乎?”

光緒帝

6

對清末新政結(jié)局與清王朝覆滅的檢討。韓國報刊媒體對于中國這個老大帝國的衰敗,確實頗有哀婉之意,而清政府政治腐敗的現(xiàn)實也是客觀存在的,因而其對于清末新政改革之心態(tài)不免有矛盾之處:期待與憂慮共存,希望與失望并生。清廷宣布預(yù)備立憲后,確曾給中國政治改革帶來一線生機。《大韓每日申報》認為:“其實際之狀態(tài)如何勿問,其內(nèi)容之真假如何勿論,但其外面之發(fā)露如是,已可稱文明前途之初啟軔也。”至于中國憲政之原動力何在,該報并不認為現(xiàn)存之清政府能承擔這個領(lǐng)導責任?!霸囁计湓瓌恿χ诤翁帲坑^宮廷,西太后之垂簾如故; 觀政府,滿漢之黨派如故;觀大臣,袁世凱、張之洞不敢望曾國藩之一指趾;觀封疆大吏,端方、鹿傳霖不能肖李鴻章之一毛發(fā)??涤袨?、梁啟超尚且有亡命海外之蹤跡,以筆舌坐搗無情歲月而已。異哉,此維新風潮何自而發(fā)生耶?虎狼之暴可馴,厲婦之性難變。此風潮之發(fā)生曰由西太后,吾不信也。凡夫之頑可開,聲聞人之心腦難穿。此風潮之發(fā)生曰由袁世凱、張之洞,吾不信也。然則此風潮之發(fā)生原因果然何在?曰:壯哉,志士之血!偉哉,英雄之淚!維血與淚可為購人如茶如錦之文明之價金?!边@里屆然把希望寄托在革命者的身上,其中有一個奇怪的邏輯, 就是清政府的預(yù)備立憲是由革命不斷促動的?!敖衿澢鍑v究文明發(fā)軔之立憲預(yù)備,幾年來革命黨、暴動黨中此去彼來,此死彼進,乃由許多志士英雄之血痕淚點購得。吾于是乎拜志士之血, 舞英雄之淚?!敝袊⒄嬲膽椪冶仨毻ㄟ^革命,“況清國今且發(fā)軔之初,不可不多多產(chǎn)出血淚種子,支那乾坤一大洗滌,然后成立東亞大陸一等文明國”。誠然,革命固然可以完全改變中國的面貌,但那已經(jīng)不是清王朝的天下了。清政府仍在搞預(yù)備立憲,并于1911年5月設(shè)立以慶親王奕劻為首的責任內(nèi)閣。其時,大韓帝國已被日本吞并。業(yè)已站在日本立場上發(fā)言的《每日申報》評論清朝新內(nèi)閣,雖然認為其是清朝憲政之準備,為可慶賀之事,但實際上多有批評。盡管新內(nèi)閣仿照日本的制度,但其總理大臣之下又設(shè)置二位協(xié)理大臣,為“列國之立憲內(nèi)閣制中其例所無”,尤其是其“閣臣之配置不得其宜,即朝廷之威信置重,滿漢箝制之遺策尚存,使人一見即知為皇族政治不容置疑之事,此即憲政政治之禁物”。新內(nèi)閣之組織“不過舊軍機處之變形”?!盎首鍍?nèi)閣”的出臺,使清政府預(yù)備立憲的誠意受到普遍的懷疑,一時輿論嘩然,憲政陷入絕境。武昌起義爆發(fā),使清王朝迅速走向覆亡之路?!睹咳丈陥蟆氛J為:“現(xiàn)今滿朝之敗,為革命軍所敗,亦即滿朝之自敗?!逼溥M而認為,清朝之敗正是敗在立憲問題上,其實是對日本之所以強盛的誤解,其敗亡不過自招而已?!扒鍑`解以為,日本帝國采用立憲政體所以致如斯富強,實即致富強故采用立憲政體。可憐清朝政府不解此政治學上之通則,徒然對日清、日露之兩戰(zhàn)役為日本之赫赫戰(zhàn)勝所?;?,依賴立憲政體筑造國家之基礎(chǔ)?!市抡w準備之繼續(xù)不廢,派遣考察憲政大臣赴日本及歐美即是已。當時吾人評曰:此考察憲政大臣,即亡清準備大臣。支那帝國將來陷人大混亂者,即在此立憲政體。今果然不外吾人之觀察,故清朝其滅亡乃自招。當革命黨滅此之際,我借其國古來之格言下一斷案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占创饲鍑^也。”當然,說清朝敗于立憲,并不是說立憲制度本身有問題,而應(yīng)該是清朝預(yù)備立憲實際運作不當?shù)慕Y(jié)果所致。

奕劻

通觀《皇城新聞》與《大韓每日申報》對清末新政的認識與評論,可見韓國報刊媒體既有對清朝政治腐敗的批判,更有對清朝命運與前途的同情與期望。其批判,固不乏哀其不幸而怒其不爭之意;其同情與期望,則尚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因其與韓國自身密切相關(guān)?!洞箜n每日申報》曰:“吾儕對彼清廷之改新竊有所感:在東方四千年歷史中,支那與韓國恒常安危休戚與治亂盛衰有互相關(guān)系。以其風氣與性質(zhì)相適,俗尚與文宇不遠,大抵支那之文明發(fā)達之日,即是韓國之文明發(fā)達之期。大韓人士勉之。”另一方面,因其與東亞大局密切相關(guān),《皇城新聞》謂:“夫在我東洋文明之大發(fā)展與和平之大幸?;A(chǔ)者為支那版圖,為我黃種之前途,不得不注目支那政界之如何,亦不得不企祝其政治漸臻佳良。” 這方面其實歸根結(jié)底也是與韓國自身安危的關(guān)系。

7

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清末新政,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其目的更主要的是在于反觀自我,即對韓國自身的反省?!洞箜n每日申報》在長篇連載《對光緒及西太后崩逝后支那問題之研究》的結(jié)尾, 特別說明:“本記者此論觀其變革,不在支那,而在韓國?!痹诖耍宄贿^是韓國的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中,韓國報刊媒體又究竟看到了什么?對韓國有什么意義?這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于韓國自身的反省性認識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韓國政府自身腐敗問題及社會與國民劣根性的批判。韓國報刊媒體在批判清朝政治腐敗的同時,對韓國自身的問題也作了深刻的反省?!洞箜n每日申報》特設(shè)“韓日人問答”之題, 以韓人質(zhì)問日本何以背信棄義而虐待韓國,借日人之口詳細剖析了韓國社會各界腐敗不堪之狀況,并得出其自取滅亡的慘痛結(jié)論。有謂:“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以波蘭、越南之歷史觀之,凡天下有心之人莫不哀之憐之。其實波蘭自亡也,非俄人亡之也;越南 自滅也,非法人滅之也。今以日韓之關(guān)系言之,我日本何嘗有侵占疆土、虐害人民之主義耶?其實韓人自召其侵占也,自取其虐害也。余此來貴國,觀于政界社會,所謂世祿之家,大官之屬, 但知有身,不知有國,但知有家,不知有民,對我日人先意承迎,惟恐不及,一切權(quán)利無不讓與,此非自取滅亡者乎?又觀于士林社會,峨冠博帶,坐則屈膝,立則如癡,號召其徒曰:‘我輩圣人之徒,大明遺民,近世所謂新學問,皆夷狄之道,決不可留意;所謂新聞紙,亦皆異端邪說,決不可掛眼。吾黨中若有語及世界形便者,是雜念也,妄想也,切宜戒之。日后有真人自某中出,銃穴生水,使用神妙之技,彼鐵艦輪舶自當退去。’此輩口讀雪[圣]賢之書,名在四民之首,昏迷狂妄,如是其甚,此非自取滅亡者乎?又觀于人民社會,或甘于利誘,或甘于威脅,以其所有之家屋田土拱手讓渡于外人。又有一種奸民,將其同胞之所有,使之賣渡于外人,為其媒介,取其口文之余利,看作能事。以此觀之,不出數(shù)年,全韓人民之田土家屋,盡人于外人之買取,此非自取滅亡者乎?吾子幸勿歸怨于他人,宜反諸己而省之。于是韓人氣結(jié)臆塞。”日人所言,確實是韓人不得不承認的慘痛現(xiàn)實?!洞箜n每日申報》與《皇城新聞》以康有為之愛國強國論與梁啟超之辨真?zhèn)螑蹏u韓國人缺乏愛國心?!霸噯柎箜n人民其有愛國之性質(zhì)者耶? 奈之何外人臨之以勢力則帖耳相從,導之以小利則爭趨若騖,大者賣其國權(quán),小者賣其田土,甘心于為奴為仆者首尾相續(xù)也。由此觀之,不可謂其有愛國之性質(zhì)者也?!睆捻n國的前途著想, 必須進行“根本的改良”,以去除其“社會上人心之惡根”。中國某報載張謇有被保薦破格擢用之說,以其因儒者而辦教育、實業(yè)聞名,《皇城新聞》頗為感嘆韓國學者的無用,有謂:“嗟乎! 吾國所謂理學文學家者流,未見其以文章言論鼓勵一般同胞之事業(yè)者,況得見其有聯(lián)合財政家擴張實業(yè)與教育之事業(yè)者乎?對國家與人民未曾獻有分毫之效力,尚以讀書者自居,以能文者自負,實可謂無謂之甚者也?!敝袊硤笈队心承⒘埩T修筑鐵路、某秀才指斥世界新器為奇技淫巧,《皇城新聞》頗感嘆腐儒心事如出一轍,“吾儕將此報與吾國儒生界對照,其思想之腐敗何其相類耶!”梁啟超以中國亡國之責歸咎于那“頑迷蠢呆之數(shù)千名村學究”,《皇城新聞》 則以為:“謂我韓亡國之責在頑迷固陋之儒生界并非過言?!薄洞箜n每日申報》還特別批判了所謂上流社會的腐敗,有謂:“然而自上流社會觀之,尚未見其有變動之機也。何以言之?哲學家之以著述而倡導之者幾人?雄辯家之以演說而鼓發(fā)之者幾人?實不可多得矣。以言乎政界,則過去及現(xiàn)在,非庸劣無能之徒,則皆混濁不潔之流,但其伎倆,東奔西趨,甘作外人之爪牙,戕害祖國之命脈而不顧者也。何足論哉!何足論哉!至若教育家、法律家與實業(yè)家等屬,仍屬萌芽時代,尚未發(fā)現(xiàn)其特色矣。所謂世臣巨室與閥閱富貴之家,依然是舊日習慣,仕宦之癮結(jié)于腦髓,一資半級與一官一職,患得患失,蠅營狗茍,全沒廉隅,此輩肚里何嘗有救國救民的思想乎?至若紈绔子弟、游蕩少年,憑藉先世之遺業(yè),罔念自身之修養(yǎng),攜朋掣儔,往來馳驟者,惟是協(xié)律社、光武臺、料理店、賞花室、與花間骨牌之場而已。彼于身家生活尚不顧念,況于民國思想乎?”其甚至認為,韓國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失望病”,這是一種毒害慘酷的急性流行傳染病?!白蛉諢o病躍躍活動之政治家,今日罹此病,則忽然其心灰,撫髀嗚呼;昨日無病熱騰瞑狂之法律家,今日罹此病,則忽然其腦迷,仰天號噓;昨日無病熱血疾呼之演說家,今日罹此病, 則忽然其胸塞,擊地痛哭;昨日無病熱心教授之教育家,今日罹此病,則突然其志冷,長太息咄咄;昨日無病孜孜勤勉之實業(yè)家,今日罹此病,則突然其眼朦,憂愁滿胸;昨日無病勃勃前進之學生,今日罹此病,則突然其氣死,烈淚灑灑。此病慘酷??!……只是希望心斷,失望心生,謂之失望病。蓋韓國挽近數(shù)年國力日退,民情日悲。今日望生挽回之力,乃者今日比昨日尤慘;明日望有醫(yī)救之期,乃者明日比今日尤劇。創(chuàng)孔益出,悲境益迫,于是全國人民之腦中闖發(fā)失望病。上流社會曰已矣,韓國滅亡乃已;中流社會曰休矣,韓國滅亡乃已;下流社會曰悲夫,韓國滅亡乃已。人不殺而自殺,悲夫!悲夫!”這是最悲觀的論調(diào)。要救此病,惟有激發(fā)其希望之心,“余今日雙手敬奉神藥一劑,猛投于二千萬腦髓之中,即‘希望心’三字是也”。

二是主張以清朝為鑒和以清朝為戒。近代清韓兩國不僅唇齒相依,更有同病相憐之感。韓國報刊媒體關(guān)注清末新政,在反觀自我的同時,非常注意吸取其經(jīng)驗與教訓。當清廷宣布預(yù)備立憲,《皇城新聞》在贊美之余,也便想到韓國自身當如何的問題?!叭粍t今此憲法之前途,滿清人之勞心禱祝,固無可言。吾輩對此不禁一番之感慨,即此東洋之全局何時如鼎足之俱峙,如輔車之相依,兄勸弟勖,胥邀將來之幸福耶?世界進化實不可推測,蠻昧之人衡感于文明之風潮,只在一悔悟之間耳;衰弱之國進列于富強之同等,只在一轉(zhuǎn)移之頃耳。或因于政黨之熱心,或由于民族之實力。嗟乎!嗟乎!所望于我韓者,其在政黨歟?其在民族歟?維愿全國志士晝夜極力而研究之?!薄洞箜n每日申報》更認為:實行憲政與否,是國家興亡的根本?!按蟮执耸澜鐬閼椪椪巍ⅲ┦澜纾袘椪畤嘏d,不行憲政之國必亡?!逼洳⒁酝炼洹⒉ㄋ古c清朝為例,以論證當日韓國不可不行憲政?!敖曛帘饲昊亟虈炼渥鄳椪?,長睡不醒之波斯奮行憲政制度,衰頹老大之清國方急憲政準備,悉皆有旭日將升之勢?!袢枕n國同胞當以奮起權(quán)利思想,預(yù)備文明制度為急務(wù)。果然,韓國同胞脫地獄而登樂土之日,不可不行此憲政,亦不可無憲政之預(yù)備?!苯?jīng)濟改革方面,從清朝的繡品銷售海外,想到韓國安州繡物, 以及高麗磁器與金俞器、江華之席與固城之螺鈿籠等民族特產(chǎn),“皆適合外國人需用,以制度制造,向美國大博覽會輸出,可達數(shù)萬元價值”。故特表提倡之意,希望當?shù)貙崢I(yè)家于此注意,以圖擴張利源,開拓必要之事業(yè)。“惟我實業(yè)同胞亟亟奮發(fā),無論何種營業(yè),各盡其所長與能力,勇進不怠,精益求精,結(jié)果可自求生活之福利。十分顒祝,嗟我同胞!” 又從清朝在東北地區(qū)種棉,想到振興韓國棉業(yè)。韓國土地肥美,除江原、咸鏡兩道山地外,皆適宜栽培棉花,比中國東北高寒地區(qū)條件更加優(yōu)越?!拔覈藁ǔ^印度品,不難與南美名產(chǎn)爭雄,外人之評判昭然可證。實眼前現(xiàn)活無窮之富源,不待外來者也?!比欢蝽n國人競爭力缺乏,安怠心盛富,反而依靠進口棉花。“嗚呼!國內(nèi)留意實業(yè)諸氏,其亦與滿洲于不宜種棉區(qū)域獎勸種棉事項相對照,宜亟其從事于棉草栽培也?!蔽幕逃矫妫宄衽d學校教育,《皇城新聞》感嘆韓國教育不興,“顧我韓官私立學校徒存虛名,而未聞成就之實,或稱學徒之卒業(yè)者,亦無選用之定法。懵陋如古,漫漶如前。未知何日能幡然覺悟,奮起教選之實效,不歸畫葫之虛文也哉?”清朝獎勵留學外洋,《皇城新聞》既批評韓國不重視留學,又認為韓國文明進步必須要重用留學生。“我韓略干游學于外國者,不過零星,而或不撥其資,窮餓異域,無以力學;或其成而歸者,政府乃淡漠視之,不但無薦用之實而已,往往為人措陷于不測之地。故絕其愿學之志,而反以出洋游外為戒。豈敢望獎勸之效哉?然而,有志游學者亦豈以此為懼而不自力于為學可乎?如學成而歸,則必有需用之日矣。余以為吾邦文明之步,不得不待留學之諸少年也?!睋?jù)報載清廷有實行義務(wù)教育之說,《皇城新聞》慨嘆韓國此前亦有提倡義務(wù)教育之議,并由元老大臣陳奏太皇帝降諭,不意被阻格不行,因而主張既然政府不愿實施,只有國民自己承擔。“到此地頭,為我大韓國民者不得不各其自擔教育義務(wù),不待強制實施之懋圖,是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其自由進步之效力尤豈不十分勇進一層鞏固哉?嗟我同胞,我之子孫于政府教育已無望矣。各其自奮,各其自擔,使世界列邦翕然稱之曰:大韓國民初無政府之強制,義務(wù)教育自由實施,此世界之優(yōu)等人種也。我韓前途確有希望?!睂τ谇宄院喿謱W堂推行普及教育,《皇城新聞》亦主張韓國注重國文,以普及國民教育。有謂:“我韓教育之普及,當利用簡易國文,以全體國民無不讀書、不識字者為第一方法。所謂漢文學之習性固結(jié),儒生賤視國文,國文之報紙與國文之書籍決不掛眼,崇拜漢文是為自己之習慣,全不思念全體國民之教育方法。豈不愚哉?豈不謬哉?夫支那漢文即其國文,有難解之弊,因施簡易識字之法以教育。況吾國對漢文言文不同,其艱深難解之弊尤甚焉。能擴張國文之教法,方有教育之普及。嗟乎!漢文學者更加三思,當十分注意國文學之發(fā)達。”社會生活方面,清朝有實施斷發(fā)令之說,《皇城新聞》感嘆:“觀今日清國之斷發(fā)令, 世界人類保有頭發(fā)者何處得見,至若吾韓也。大皇帝陛下之敕令勵行斷發(fā),經(jīng)過幾年,尚此頑固人士固執(zhí)國可亡發(fā)不可斷之義,何其不思之甚至此?嗚呼!更加觀察世界之風潮,斷行從形式之維新著手?!鼻宄瘒澜f片煙,《大韓每日申報》批評韓國此種惡習有方興未艾之勢,“奈何近日韓人爭蹈彼之覆轍,鴉片吸者之數(shù)爻日加”?!痘食切侣劇犯蔷嬉谱≈袊鴸|北之韓人,不要沾染吸食鴉片煙的習氣。有謂:“對該地情形最可怕可慮者,為清人之吸鴉煙習慣也。蓋鴉煙為消磨人之志氣,妨礙事業(yè),戕賊生命,至毒之惡物。今日支那之腐敗不振,專中鴉毒之結(jié)果。萬若我同胞傳染此等惡慣,是移住該地為覓生路,反自陷死路。豈不可畏?豈不可痛?我同胞對此嚴防痛戒,勿失健全國民資格,文明程度蒸進,故特表警告之意。”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侵略之下,中國國力萎縮,政界衰頹?!洞箜n每日申報》提醒韓國人民,雖然韓國與中國同處黑暗時代,但必須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按箜n人民以支那之衰頹前轍作戒,百般奮勵,百倍圖始。”

甲午戰(zhàn)爭中,日軍大肆虐殺朝鮮百姓

三是對韓國前途的憂慮并寄予希望。日本變韓國為其保護國之后,康有為寫吊韓人詩,揭露日本滅亡韓國的陰謀與韓人的悲慘處境。有云:“八道山川磨邏青,舊封箕子不神靈。殷商血屬猶存汝,晉楚干戈可有名。保護有人寧遣使,泰平無事可裁兵。漢陽姬氏于今盡,撫鼎摩沙目不瞑?!洞箜n每日申報》也認識到:“然則日人之心,路人所知。其所謂維持大局、保全同種云者,不過是欺人弄人、逞其野心的手段而已?!敝许n兩國雖同遭日本及西方列強侵略之厄運,但亦有共同振興之希望。“夫極則必反,窮則思通。目下兩國之遭值境遇可謂悲哉慘哉!就一般人士之知恥自厲、發(fā)憤自強的思想觀察,實有勃然莫遏之勢。現(xiàn)二十世紀新文化普通收人,一步更進一步,一日增高一日。青丘三千里江山與支那四萬里幅員,一齊超登于文明富強之域。其兄弟之好聯(lián)結(jié),唇齒之勢鞏固,彼日人之狡焉思啟之圖必不能售矣。吾儕兩國人士為執(zhí)手而祝,拭目而待?!?清朝因推行憲政而有進步之望,韓國亦宜銳意進取?!敖窬晚n國專情言,自主之權(quán)專 失,落在他國范圍內(nèi),自強之能力難以養(yǎng)成。全國人民若能一致奮發(fā),開明事業(yè)著著進步,畢竟東洋大勢之關(guān)系得自由活動機會。幸勿落望,銳意進步,韓國同胞?!薄洞箜n每日申報》還從文明興衰論的角度,論證韓國將有崛起于世界舞臺的希望。其用來說明世界文明興衰相代的典型事例有二:古時希臘廢羅馬盛,近世清國敗日本興。日本十數(shù)年前在東亞崛起,其次便將是韓國?!霸瓉砦翼n輸來支那之文物,當時詩書禮樂蔚興,文明程度反凌駕先進國支那,開導指揮日本與其他未開化邦,盡其師表職分。這間幾百年,元力漸弱,晝夜不分,春秋忘卻,一向困睡,鼻聲如雷。于是群盜窺隙而人,奪取各樣寶物與財貨,甚至于侵害人命。此時幾個人目先醒,則見東天曙色方漸,群盜任意橫行,殺氣騰騰。先覺人慌怯憤郁,大聲疾呼,提醒夢人。夢人尚不知此,賊勢益肆。忽然甲午炮聲,驚起幾個;于焉甲辰炮聲,又驚起幾個?;ハ嗵嵝?,互相警戒,從此舉國皆醒,何患如干盜賊?二千萬同胞兄弟速起!余思量東洋文明之時代紅日東出,確信我國有超登世界舞臺之機會?!边@無疑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憧憬,因為其時韓國正被日本逐步淪為殖民地化的深淵。其實,正是這種不屈的信念,成為一個民族終將得以振興的精神源泉。

韓國報刊媒體通過對清末新政的觀察,在進行自我反省時,既看到了韓國政府與社會的種種問題,也試圖為解決這些問題借鑒一些域外的經(jīng)驗與教訓,同時還對韓國的振興充滿著期待與希望。雖然這些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韓帝國被日本并吞的命運,但在一定程度上為近代韓國的啟蒙思想提供了精神養(yǎng)料。

(作者授權(quán)刊發(fā),篇幅原因,有所刪節(jié),小標題、注釋從略。原文首發(fā)于《當代韓國》2012年第3期)

原標題:《史料 | 韓國媒體眼中的清末新政》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