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國人:罐頭食品那么好吃,中國人為什么不吃?
原創(chuàng) 祝博士 鳳凰養(yǎng)身研究所

周培根
上海海洋大學 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 教授
聽說過「末日罐頭」嗎?四萬元人民幣一套的那種。
以前沒發(fā)現(xiàn),外國人這么喜歡搶東西。剛搶完手紙,又搶上了罐頭。
最近,美國Costco超市的一波操作驚呆了各路網(wǎng)友。
他們推出的一款「末日罐頭套裝」,包括230個罐頭和30個桶裝食品, 保質(zhì)期長達30年。8499.99美元的套裝,可供一家四口吃上一整年。

Costco還對此提供送貨服務,畢竟重達1800磅(約816千克)的罐頭食品,不是每個人都能搬回家的。
疫情之下,囤罐頭被提上了外國民眾的日程。但是,對外國人如此熱愛的罐頭,中國網(wǎng)友卻紛紛表示:
沒有興趣,略帶嫌棄。

01
被國人誤解的“罐頭”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罐頭食品的生產(chǎn)大國,但國人的「罐頭」消費量卻很低。在國外,罐頭食品的「待遇」恰恰相反。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美國罐頭食品的人均年消費是90千克,歐洲約50千克,日本約23千克。
英國最大的罐頭食品制造公司透露:一個英國普通家庭一周內(nèi)常會吃掉15個「罐頭」。
在國人的印象中,罐頭食品總被打上了「有防腐劑」「不新鮮」「沒營養(yǎng)」的標簽。試想一下,你上次吃罐頭食品是在什么時候?
其實,我們對罐頭食品的這些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
02
什么是罐頭食品?
所謂「罐頭食品」,也叫罐藏食品,其實就是將經(jīng)過一定處理的食品裝入鍍錫薄板罐、玻璃罐或其他包裝容器中,經(jīng)密封殺菌,使罐內(nèi)食品與外界隔絕而不再被微生物污染,同時又使罐內(nèi)絕大部分微生物死滅。
正是因為消除了引起食品腐敗的主要因素,罐頭食品才可以在室溫下長期貯藏。
03
罐頭食品,并不需要防腐劑
罐頭食品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劑,就能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其實非常安全。
之所以能夠長期保存而不變質(zhì),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嚴格的殺菌手段。
罐頭食品的制作一般需要經(jīng)過原料的預處理、裝罐、排氣、密封、殺菌、冷卻、保溫檢驗、包裝等工序。
裝罐后的原料經(jīng)過巴氏消毒處理,絕大部分的微生物可被殺滅。密封前的排氣處理使罐頭內(nèi)部為真空狀態(tài),負壓狀態(tài)下罐頭的密封性更好,可有效隔絕外界空氣進入,防止食物中微生物的滋生。
04
罐頭食品,比你想象的有營養(yǎng)
罐頭食品采用的是巴氏消毒,滅菌溫度一般在120℃,而蔬菜、水果類罐頭滅菌溫度更低,一般在80℃~90℃。在這樣的溫度下,罐頭內(nèi)的大部分營養(yǎng)成分都能被很好地保留下來,僅有極少數(shù)不耐熱的維生素會被破壞。
我們在炒菜時,油鍋溫度能達到200℃,罐頭食品的滅菌溫度還沒有炒菜時高。德國的科學家分別研究過巴氏消毒后和新鮮烹飪的青豆胡蘿卜,兩者中的絕大部分營養(yǎng)成分差別不大。
05
什么樣的罐頭才是「好罐頭」?
由于罐頭食品有金屬包裝、玻璃瓶包裝、軟包裝等包裝形式:
正常的金屬罐應外形完整,不變形,不破損,無銹點,底蓋向內(nèi)凹;
玻璃瓶罐頭的金屬蓋中心應為略向下凹陷,透過瓶身看其內(nèi)容物,應形態(tài)完整,湯汁清晰,無雜質(zhì)。
如果罐頭包裝出現(xiàn)膨脹或者凹陷,有可能是密封不良引起的,說明食品可能存在變質(zhì),不應購買。
06
開罐后,如何保存?
肉類或果蔬類罐頭一經(jīng)打開,如果罐體采用馬口鐵材料,馬口鐵遇到空氣后容易氧化,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
如果一次吃不完,剩余的罐頭食品應及時倒入搪瓷、陶瓷或塑料食品容器中,用保鮮膜封好暫存,或存放于冰箱中,但仍應盡快吃完。

糖醬類和果醬類罐頭一次吃不完,則應把罐口遮蓋好或倒入其他容器中,用保鮮膜封好,在2~3天內(nèi)吃完(秋冬季節(jié)可多儲存幾天),因為這類罐頭糖度一般都在40%~65%,具有防腐作用,不易變質(zhì)。
這類罐頭在保存時,可將罐體覆蓋并保證盡量處于密封狀態(tài),也可以將罐中的食物倒入其他帶蓋容器內(nèi),并置于冰箱冷藏室保存。
保質(zhì)期長、便于運輸,是罐頭的優(yōu)勢,如果因為自身的優(yōu)點而「背鍋」,可能真的有點冤。
如果你懶得做飯,與其點不健康的外賣,還不如來份罐頭食品更健康,營養(yǎng)又下飯。
編輯:楊白
題圖來源:原創(chuàng)
文章選載于2020年第4期《祝您健康》雜志
原標題:《罐頭食品真的不新鮮又沒營養(yǎng)嗎》
作者:周培根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 教授
原編輯:王幸
原標題:《外國人:罐頭食品那么好吃,中國人為什么不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