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往日的巴黎圣母院,有哪些絕美藝術?
巴黎是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之都,也是藝術愛好者的神往之地,矗立在塞納河畔的巴黎圣母院靜靜地訴說著關于這座城市的歷史。去年,一場大火毀掉了巴黎圣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頂,當尖頂?shù)瓜碌哪且凰查g,有人嘆息、有人落淚,這座代表著巴黎之美和悠久歷史的藝術瑰寶被火災摧殘得傷痕累累,牽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

▲巴黎圣母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目前,巴黎圣母院的修復和重建正在持續(xù)進行中。作為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跡、觀光名勝和宗教場所,整個建筑從內(nèi)到外無不體現(xiàn)了藝術性、歷史性。今天,就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回味這座近千年的哥特式教堂之美。
矗立千年的地標性建筑
巴黎圣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塞納河畔希提島上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圣母院的名字來源于法文“Notre Dame”,意為“我們的女士”,而這位女士正是指耶穌的母親——圣母瑪利亞。

▲巴黎圣母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0年,由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在原建筑的基礎上發(fā)起教堂重建計劃。1163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親自為圣母院奠基,至此巴黎圣母院正式開始建造。建造過程因為歷史原因艱巨而漫長,直到1345年,歷經(jīng)180年的修建,這座偉大的建筑才正式完工。

▲15世紀 讓·??兀↗ean Fouquet)的繪畫局部展示了當時巴黎圣母院的面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歷史上的巴黎圣母院小傷小痛不斷,還經(jīng)歷過大規(guī)模的摧毀和破壞。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這座教堂遭遇了一次毀滅性的破壞,教堂內(nèi)的藝術品和寶藏被掠奪,神圣之地被摧殘的黯淡無光。直到法國大革命結束后,拿破侖執(zhí)政時才將其從災難中解救出來,并恢復了圣母院的宗教職能。

▲1790年的巴黎圣母院,暫時取消了其宗教職能。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法國大革命期間被破壞的雕像,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1844年,巴黎圣母院正式開始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計劃,由歷史學家兼建筑師奧萊·勒·迪克主持、建筑師拉素斯和維優(yōu)雷·勒·杜克負責全面整修。經(jīng)過建筑師們23年的努力,圣母院逐漸恢復了往日的風貌。之后的幾百年,巴黎圣母院就以當時的樣貌聳立在塞納河畔。

▲巴黎圣母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從建成伊始,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國舉行重大事件的主要場所,比如恩典儀式、皇家婚禮、以及各類重要的節(jié)日活動。作為一座重要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的設計無疑是貼合當時的歷史形態(tài),而在今天看來,這種風格還展現(xiàn)了當時人們想要與神“對話”的精神訴求。

▲大衛(wèi)《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c.1805-1807,610x930cm,盧浮宮,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與神“對話”的哥特式杰作
巴黎圣母院無疑是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哥特風格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建筑高聳挺拔、莊嚴肅穆,常被用于修道院、教堂、城堡、宮殿以及部分私人住宅的設計上。

▲巴黎圣母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相比羅馬式教堂,人們認為哥特式那尖聳入云的高塔更接近上帝,這也為該類建筑賦予了別樣的視覺體驗。小編認為識別哥特式建筑的“獨門秘方”主要看這幾個點:尖聳的高塔、尖形拱券的肋拱和拱頂、飛扶壁、巨大彩色玻璃窗。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在圣母院的外觀設計上,建筑師采用了飛扶壁的設計。飛扶壁主要是架在側廊與回廊屋頂?shù)氖|(zhì)支撐物,可以將中殿拱頂?shù)膫韧屏D移到教堂外的高墻上。除此以外,小尖塔周圍還裝飾有各式各樣的雕塑。

▲巴黎圣母院外墻的飛扶壁和石像鬼雕塑,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外墻小尖塔,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外觀最精彩的部分要數(shù)作為主要入口的西立面。從西面望去,整個教堂被分為三個部分,最下層由三個桃心拱門組成,周圍裝飾著精美繁復的雕塑。左側為圣母門,描繪了圣母受難的故事;中間描繪的是“最后的審判”場景,右側為圣安娜的故事。再往上是眾王廊(Galerie des Rois),舊約里的28座君王像一字排開。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的桃心拱門,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眾王廊往上是一個小露臺,露臺由鏤空欄桿接壤,在立面的中心,是有名的圓形玫瑰花窗?;ù爸虚g擺放著三座雕塑,兩位天使分別象征著“過失”和“救贖”,圍繞在圣母像兩側。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位于第三層的是兩座高69米的方形塔樓,南塔建于1220年至1240年之間,北塔建于1235年至1250年之間。這些塔為巴黎市中心提供了絕佳的視野,讓人們可以欣賞到遠處的景色。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的方形塔樓,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外觀設計的莊重典雅,內(nèi)部也十分講究。由下至上分別為:連拱廊、有拱頂覆蓋的樓廊(帶有彩色玻璃小圓窗)、尖頂窗。由于兩層都是窗戶,這樣的設計不但使墻面減少,還大大增加了采光。


▲巴黎圣母院內(nèi)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中殿采用了哥特式的尖形拱券,它不僅能將人們的視線向上引導,還能將拱頂?shù)闹亓客聽恳?,使其在墻上能夠鑲嵌更大的窗戶,成功解決了建筑的承重和采光問題。

▲巴黎圣母院內(nèi)部的尖形拱券,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教堂內(nèi)另一大設計特色是鑲嵌了彩繪玻璃的花窗,花窗上采用稀有且昂貴的材料來描繪《圣經(jīng)》的故事情節(jié)。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南面的玫瑰花窗,最早可追溯到13世紀,18世紀時曾被修復過?;ù俺史派錉睿O計繁復華麗,猶如玫瑰花般綻放。每當自然光透過彩色玻璃窗時,教堂內(nèi)便會充盈著色彩斑斕、如星光般閃爍的光斑,就像來自神的啟示。

▲位于巴黎圣母院南面的玫瑰花窗外部與內(nèi)部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南面玫瑰花窗,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內(nèi)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由此可見,巴黎圣母院的整體內(nèi)部設計雖然簡約,卻十分肅穆,這些裝飾依舊遵循著與神“對話”的理念。走進教堂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宗教氣息濃厚的時代。
震撼世界的藏品

▲巴黎圣母院內(nèi)的珍藏室,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院除了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其內(nèi)部的館藏文物也令人驚嘆。這些國寶級寶藏不僅凝聚著藝術家的心血,還有著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和宗教寓意。院內(nèi)的珍寶室收藏了幾個世紀用于天主教禮拜的物品,以及與基督教有關的圣物、裝飾品等。
荊棘王冠
在與基督教有關的圣物中,荊棘王冠算是最特別的藏品之一。據(jù)《圣經(jīng)·新約·馬可福音》記載,耶穌被處死刑前頭戴的便是由荊棘編織成的頭冠,荊棘冠演變成耶穌受難的象征。荊棘王冠被裝在拿破侖下令制作的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的鑲嵌十分精美。據(jù)資料顯示,這件圣物只會在耶穌受難日期間對外展示。

▲荊棘王冠,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巴黎圣母》雕像
圣母院另一大特色便是其收藏的各類雕塑,其中《巴黎圣母》是巴黎圣母院內(nèi)37尊圣母像中最有名的。這尊圣母雕像在14世紀中期完成,最初被放在圣艾格南教堂(Chapelle Saint-Aignan ),1818年被移至圣母院。1855年,它被放置在大教堂東南方的柱子前,中間是圣母祭壇,該雕像彰顯了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寓意。

▲《巴黎圣母》,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圣母往見日》油畫
在繪畫藝術珍藏上,巴黎圣母院里最為著名的油畫莫過于圣吉約曼禮拜堂西面墻上的《圣母往見日》 。該畫由法國尤其擅長宗教題材的畫家讓·儒弗內(nèi)(Jean Jouvenet)在1716年所作,人物造型嚴謹、刻畫細致。圣母瑪利亞身穿藍白長袍位于畫面中心位置,她高舉雙手,望向天空,天使圍繞在她頭頂,帶來了光明。

▲ 讓·儒弗內(nèi)《圣母往見日》c.1716,431 x 441 cm巴黎圣母院,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五月》系列巨幅油畫
下面要說的《五月》系列巨幅畫作也是圣母院內(nèi)不得不提的珍品,由巴黎金銀匠人同業(yè)會在1630-1707年間委托當時的藝術家所繪制,于每年的5月1日獻給圣母院。繪制這些作品的藝術家通常是1648年成立的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成員。

▲《五月》系列,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最初畫作被放置在圣母瑪利亞祭壇前,或者掛在中殿的柱子上。隨著館藏的增加,畫作的位置也隨之改變。巴黎圣母院先后收到了76幅《五月》系列的畫作,除了遺失的幾幅之外,大多數(shù)畫作都被轉移到了盧浮宮和小奧古斯丁博物館,目前館內(nèi)僅存放了13幅。

▲巴黎圣母院內(nèi)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除了上述的珍藏,圣母院中還存放著幾件有名的大型樂器。它們不但體現(xiàn)了工匠精神,更是代表巴黎圣母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管風琴
大教堂的管風琴可以追溯到15世紀,是法國最大的管風琴。管風琴有五個手鍵盤,109個音栓和8000多個管道。600多年來,經(jīng)歷著不斷的修整和升級,管風琴發(fā)出莊嚴渾厚的聲響,就像這座建筑最美的低吟。

▲巴黎圣母院內(nèi)的管風琴,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最古老和體型最大的鐘
位于圣母院南側的鐘樓里,存放著大教堂里最古老的鐘“伊曼紐爾” (Emmanuel)。它制造于1686年,重13噸,通常只在重大節(jié)日的時候才會鳴響。

▲古老的鐘“伊曼紐爾”,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瑪麗鐘位于伊曼紐爾鐘旁邊,是圣母院內(nèi)體型最大、聲音最洪亮的一座,重達6000公斤。

▲瑪麗鐘,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這些文物和藝術藏品不僅彰顯了巴黎圣母院的藝術底蘊,也為這座教堂增加了濃厚的歷史氣息。巴黎圣母院,作為地標存在時象征著巴黎甚至法國;作為宗教圣地時,它是教徒心中朝圣的地方;作為建筑范本時,它代表著哥特式頂尖的設計和建造工藝;作為文物及藝術品收藏范本時,它的藏品足以震驚世界。
正如維克多·雨果在同名小說《巴黎圣母院》中寫到的那樣:“最偉大的建筑大半是社會的產(chǎn)物而不是個人的產(chǎn)物。與其說它們是天才的創(chuàng)作,不如說它們是勞苦大眾的藝術結晶。它們是民族的寶藏,世紀的積累,是人類社會才華不斷升華所留下的殘渣 ?!?/p>
文:wei.wei丨編輯: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jiān)制:大G小r迷你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