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武漢植物園研究:微塑料被動物攝食后,表面重金屬解吸附率大
微塑料(MPs)對人類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這是一類粒徑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顆粒,廣泛存在于水體和陸地環(huán)境中,可作為各種有毒污染物(如金屬離子)的載體。微塑料能被生物直接或間接攝入體內并在食物鏈上傳遞和富集,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微塑料的表面經常與重金屬等污染物發(fā)生吸附作用,成為其它污染物進入生物體內的載體。由于動物腸道表面活性劑的存在,這些吸附到微塑料表面的重金屬在生物體內容易發(fā)生解吸附,這一過程可能導致更高的生態(tài)風險。
然而,雖然已有研究對重金屬在微塑料上的吸附特性進行了研究,但對于微塑料在不同環(huán)境下重金屬的解吸行為仍有很大的未知。這也就意味著,目前,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微塑料表面重金屬的解吸附行為及其生態(tài)風險尚不清晰。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Water Research發(fā)表了一項研究,題為“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admium on microplastics and their desorption behavior in sediment and gut environments: The roles of water pH, lead ions,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phenanthrene”。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博士生周艷飛為該研究第一作者,研究員劉文治為論文通訊作者。
研究團隊在微塑料復合污染對蚯蚓毒性效應的前期工作基礎上,以五種微塑料(PA、PVC、PS、ABS和PET)為對象,進一步研究了微塑料對重金屬鎘Cd(II)的吸附能力以及鎘在不同環(huán)境介質中的解吸附行為。
結果表明,聚酰胺微塑料(PA)對鎘的吸附能力最高,為1.70±0.04 mg/g,其次聚氯乙烯(PVC)為1.04±0.03 mg/g、聚苯乙烯(PS)為0.76±0.02 mg/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為0.65±0.02 mg/g、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為0.25±0.01 mg/g。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微塑料對鎘的吸附能力受水體pH、腐殖酸以及其他重金屬離子(如鉛濃度)的影響。水體中腐植酸的存在會促進鎘從微塑料表面解吸附,在動物腸道內鎘的解吸率為36.9%-59.9%,遠高于底泥環(huán)境中的6.9%-18.7%鎘解吸率。
研究團隊指出,該研究表明,自然環(huán)境中的微塑料被動物攝食后,其表面的重金屬污染物存在較大的解吸附率以及生態(tài)風險。他們認為,總體而言,這項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鎘對微塑料的吸附機理以及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解吸行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