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瀘縣這座龍雕石橋,乾隆曾下旨保護
馬恒健
明洪武年間,在遠離明朝都城數(shù)千公里的四川瀘縣,誕生了一座氣勢恢宏的龍橋——龍腦橋。
令人驚異的是,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在當時瀘縣境內(nèi),橋礅橋身有龍形裝點的橋梁竟有429座。即便是在今天,仍有140多座龍橋飽經(jīng)風雨、歷盡劫難,如彩虹飛架在瀘縣的130多條河溪之上。
修建于公元1368-1398年的龍腦橋,臥伏于瀘州至隆昌的古驛道所跨越的九曲河上。它建成以來,歷朝歷代保護有加。及至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更是下旨“欽命永寧道瀘州以北九十華里九曲河龍腦橋加以保護”。
龍腦橋全景 本文圖除注明外 均為 馬恒健 攝
堅如磐石的結(jié)構(gòu)
我從瀘縣縣城出發(fā),沿瀘隆公路北行2公里左右,又按公路右側(cè)一塊標有“龍腦橋”的指路牌,拐進一條鄉(xiāng)間機耕道。汽車在略有起伏的田疇上穿過一座座農(nóng)家小院,在一個毗鄰幾戶農(nóng)家的大曬壩前戛然而止,沒有路了。
此時我眼前,沒有河流沒有橋,也沒有如織的游人,四周靜謐得如同幽谷荒野。
我憑感覺,沿著曬壩邊的一條石徑順坡而下。透過樹木細密的枝條向低處望去,一條蜿蜒曲折、水流清澈的小河驀然展現(xiàn)在眼前。古樸、壯觀的龍腦橋,就像蛟龍躍出大海一般,在那一瞬間向我眼底奔來。
立于橋頭的一通橋記石碑上寫著:“龍腦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長五十四米,有橋墩十四座,中部八個橋墩依次雕有龍、獅、象、麒麟等吉祥物,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各部雕刻雄博剛毅,工藝規(guī)整,其細部刻工一絲不茍。故眼、耳、鼻、眉韻態(tài)十足,鱗翅流云栩栩如生。繼承和發(fā)揚了秦、漢和唐、宋石刻傳統(tǒng)?!?/p>
村民過龍腦橋趕場
在我國平梁古石橋中獨占鰲頭的,是最為知名的盧溝橋。而同為平梁古石橋的龍腦橋,榮幸地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高級古建筑師羅哲文先生譽為“神州第二橋。”
有幾個龍腦橋的橋體數(shù)據(jù),也許能給人們一個實在的印象:每個橋墩由4根長3.6米、寬0.95米、厚0.6米的大石條組成,每根石條重約6.8噸,因此,一個橋墩的僅石條總重量便有27噸多;而橋墩上最大龍體整石(每個橋墩上的龍頭重量有差異)重約13.6噸,這樣算下來,整個橋墩全重30多噸!由此也可以想象,占龍體大部分重量的龍頭,是何等威武雄壯。在龍的口內(nèi),是運用鏤空雕刻技術(shù),從整石上鑿雕而成的石球,可滾動自如卻不能取出,僅這龍口中的“寶珠”,一顆便重達30多公斤!
當我行走在這座600多年的古橋上時,盡管橋面距河面僅2米左右,且沒有護欄,但我心中仍十分踏實,甚至有人戲稱可駛過重型坦克。這是因為橋墩間長近4米、寬約1米的石板,其厚度竟達0.6米。據(jù)陪同我的龍腦橋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塊石板重量為6噸。橋墩間由這樣的兩塊石板并列安置在橋墩凹槽內(nèi),不僅橋面平整,橋板也不會左右移動,再加上橋墩本身堅如磐石,再洶涌的洪水也不能撼動橋體絲毫。

當?shù)匦『⒆類墼诖送嫠?/p>
據(jù)介紹,中國古代許多梁式橋是用條石作構(gòu)件,并用石灰或糯米漿等來粘接填縫,時間不長倒也無妨,天長日久灰漿便會脫落剝離,從而帶來安全隱患。而龍腦橋利用巨大石板的自身重量,壘砌在自身極重的橋礅的凹槽內(nèi),且在凹槽與橋板結(jié)合面鑿刻粗糙紋路,以增加摩擦力,從而使石板完全固定,達到了既不用榫鉚也不用灰漿,也能使此橋千年不毀的目的。
罕見獨特的造型
如果說龍腦橋的結(jié)構(gòu)使此橋異常安全牢固,那么,它的石雕藝術(shù)更具有全國罕見的獨特之處。
由橋東向橋西,第一座橋墩雕像麒麟,其形象齜牙咧嘴,怒目圓睜,令人心生畏懼;第二座橋墩雕像白象,則大耳下垂,神態(tài)安詳,令人心生歡喜憐愛。接下來,居中的4個橋墩上的雕像是龍,其形態(tài)各異:或龍首高昂,張牙伏爪,似一飛沖天;或引頸向前,龍口微閉,似遨游大?!谄咦鶚蚨盏裣袂嗒{,則一改嗜血猛獸的形象,溫馴得如一只小貓。最后一座橋墩雕像又是麒麟,此麒麟雖顯得桀驁不馴,卻給人活潑頑皮的感覺。

龍頭石雕
對于平梁橋的修建,其建造工藝對安全性和實用性早已有基本的保證。但是,在橋身的造型和裝飾方面的創(chuàng)意,長久以來,遠不如拱橋、廊橋那么靈動、瀟灑。龍腦橋能夠令人驚喜、令人贊嘆,就因為古代的能工巧匠,另辟蹊徑地在橋礅上做足了文章。
據(jù)說,瀘縣的龍文化在漢代便出現(xiàn)了。那時,民間便以舞龍的方式來祭祀求雨。由于瀘縣這片地域雖水系發(fā)達卻旱澇無常,因此當?shù)厝吮阌脴蛏系凝垇戆矒岱簽E的河水,天旱時便舞龍來向老天祈雨。
我回到河畔的坡上,再次回眸龍腦橋時,那位工作人員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龍腦橋最壯觀的場面,一年難得見到幾次哦!”

漲水時節(jié)的龍腦橋別有美感 傅琨 攝
原來,如果遇到漲水,河水剛好淹沒橋面,河面上便只見這8只神獸的頭尾。它們像活生生的龐然大物,在激流中斬浪博擊,龍口和麒麟口中的石珠在流水沖擊下滾動,并且發(fā)出咕嚕嚕的響聲。那場面,真是驚心動魄、氣勢磅礴?。?/p>
雖然無緣見到這個場景,但是,在夕暉的映照下,這凝聚600多年風雨、泛著青銅色光芒的雕像,仍令我對這厚重的歷史產(chǎn)生更多的想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